隨著監視器越來越普及,大家隨時都可以在網絡上買到設備跟學會怎麼安裝,有人用來確認小孩有沒有跌倒,有人用來確認狗狗跟貓貓是不是安全。
不過,也有些人為了住家安全,將監視器安裝在住宅門口,24小時對門外錄像,這樣可以嗎?
又或者,有些店家在營業區域(賣場、停車場或辦公室)等地方裝設監視器,用來搜集消費或勞資爭議發生時的證據,這樣可以嗎?
【前言】
其實前面情境會遇到的爭議就是「這樣做會不會侵害到他人的隱私權」,如果侵害到他人的隱私權,這些被侵害權利的人就可以請求拆除監視器,甚至可以請求「精神慰撫金」。
那麼,到底什麼是「隱私權」?
一、【什麼是隱私權】
1. 沒有哪一條法律寫出「隱私權」三個字, 但其實隱私權在大法官釋字跟法院判決中都是被承認的喔。
二、【隱私的合理期待】
這個專有名詞要學起來,以後要跟別人吵架先丟出去感覺就很專業,還沒開始吵就先贏一半。
1. 說明:如果我們對這個地方/事情有「隱私的合理期待」,別人破壞我的合理期待的行為,就可能會侵害我的隱私權。
更白話的解釋就是「我在這裡做的這件事,我想別人應該是不會知道/看到/聽到…等的吧」(例如在房間裸睡、在浴室洗澡或在朋友家裡講別人壞話…等),如果我們有上面說的「這件事情應該不會被別人知道吧」,並且有採取相應的措施,就會被認為我們有對隱私的合理期待。
簡單說,要滿足「隱私的合理期待」,需要滿足兩個要件:
(1) 主觀:當事人不想讓別人知道。
(2) 客觀:當事人有採取社會上普遍認為合理的保密措施(例如在非公開場合進行或有其他保密方式)。
※「隱私的合理期待」需要以個案情形去個別判斷。
2. 在公開場合進行的活動,原則上不能主張當事人有「隱私的合理期待」,原因很簡單,公開場合就是人來人往的地方,在這裡做的事情本來就會被四面八方的人看到,所以在這裡做的事就很難主張說「欸這件事我不想被別人知道/看到」。
三、【在家門口裝監視器,可以嗎?】
1. 延續上面的概念,大家覺得家門口算是「公開場合」嗎?我們可以主張「隱私的合理期待嗎」?
2. 其實這個問題在實務中有許多分歧,如果對外拍的是大馬路或廣場等公開場合,原則可以在門口裝監視器,但如果家在公寓或小區大樓裡,就有很多細節要確認,歐白羅幫大家整理一下:
(1) 在門口安裝監視器時要抓好角度跟控制攝影範圍。從門口往自家裡面拍、沒有拍到鄰居進出的動線、時間的話,沒有問題。
(2) 如果監視器是從門口往外拍,可以拍到樓梯或電梯進出人員的形貌、作息等,甚至拍到別人家裡面,就會被認為侵害到他人的隱私,可能會被要求拆掉監視器喔。
(3) 安裝監視器的地方也要確認,如果是裝在大樓的共享部分,還要取得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同意喔。
四、【在賣場、停車場或辦公室裝監視器,可以嗎?】
1. 問題核心仍然在於「賣場、停車場或辦公室」是不是公開場合,賣場跟停車場爭議不大,都是四通八達、任何人都可以去的地方。(就算賣場生意差都沒什麼人也一樣,公不公開重點在於是大眾能不能去,而不是有沒有人去)。
2. 辦公室:實務認為僱主為了管理員工,可以
3. 在辦公室的公開場域裝設監視器,如公用辦公室、會議室、走廊及倉庫等。但當然,涉及個人隱私的區域(如更衣室、哺乳室或洗手間),僱主還是不能安裝監視器的。
五、【法律責任】
1. 如果住戶未取得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同意就自行在門口安裝監視器,可能會被要求拆除。
2. 如果住戶安裝在門口的監視器侵害到鄰居或其他人的隱私權,也可能會被要求拆除,並被要求給付精神慰撫金。
3. 公司安裝的監視器如果侵害到員工的隱私權,甚至是對員工的非公開活動、言論或員工的隱私部位進行錄音錄像,安裝監視器的員工、同意安裝的主管,甚至是公司負責人,將須承擔刑事責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