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矯情文章吐槽,說作為金卡會員,每每被店員推薦升杯,感覺只愛中杯的自己受到歧視。
(晃得我眼睛都花了)
先給您講個故事:
98年西雅圖,筆者在去星巴克總部的路上,透過車窗看到一個靠在電線桿上睡覺的乞丐,邊上,一個星巴克的Grande紙杯(不知道該叫大杯還是中杯)。
筆者很詫異,問陪同的星巴克人員,人家說:這裡的乞丐經常光顧,沒錢的時候會要個杯子倒杯熱水,有錢的時候會點一杯拿鐵,甚至,來個麥芬.然後,都走到外面去喝。
看明白了吧,在米國,星巴克咖啡不過就是個早點攤兒,不對,稍好一點,早點鋪(因為有更像早點攤兒的美國咖啡館來了)。您說,你要拿個黑窯廠街糖油餅的金卡,您還得瑟嗎?
講真,對吃貨來說,一個糖油餅比星巴克珍貴
還有:
zhei位大叔肯定沒金卡.
今兒不說您視若珍寶的星巴克咖啡好喝不好喝,就說說人家服務上多努力吧。
星巴克環境、衛生、味道的穩定,都儘量給客戶最好的體驗,為了你國人的屁股,人家設了更多的沙發,為了你國人的健康,戶外區也禁了煙,甚至,裝了廁所。
可人家不是來做慈善的,人家要賺錢。
跟美國比,國內星巴克的客單價一直上不去(很多客人一杯美式或者拿鐵坐半天,國外的早餐時間是黃金時段,在國內是雞肋時段),於是推薦升杯、推薦加料、推薦糕點,這本是正常的商業做法,無可厚非。
星巴克的年度報告裡說:中國是營業額增長最快的地區市場,美國是利潤率最高的市場。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星巴克從增長最快的市場並沒有獲得期望的利潤!
星巴克的粉絲們哪,星巴克又是金卡銀卡,又是聖誕杯春節杯,給了你們那麼多裝逼的道具,你們是不是還欠星巴克一個麥芬呢?(開個玩笑啦,借現在90後流行的腦路)
您去大館子吃飯,服務員也給您推薦海參鮑魚四不四啊,心裡也不爽吧(我也不爽,吃火爆腰花就得受歧視啊?),可您別說出來啊,說出來就顯得low了不是?
還有客流量,幾十塊的客單價,必然需要很大的客流量。這種情況下,要求店員記住您那張沒有特徵的撲克臉?難度好高。
當然,想讓店員記住您,有辦法:
(當然不是跟店員打架,或者每天三個Vanti杯的美式,前者傷神,後者傷身)
您試試每次去的時候給店員一個微笑?早上問店員:吃了麼您那?叫出店員的名字更好(胸牌上有);再試試和店員聊兩句,比如你今天的髮型很酷啊、氣色很好啊、天氣不錯啊、早晨的灌餅加了塊兒雞柳好好次...吧啦吧啦。還有,絕招——給店員帶個小禮物。
(懂得微笑會讓你變帥,真的;而且,升杯有可能免費哦)
來啊,讓星巴克的姑娘小夥兒們感受到你的正能量,你付出尊重就會得到回報。
尊重不是你花錢就能買來的(曾經有一個地方可以——東莞)
關於顧客關係,筆者多說兩句。
不管是星巴克,還是黑窯廠,作為商家,和消費者是平等的關係,什麼「顧客是上帝」,那是廣告,忘了國際歌裡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了?
還有,顧客顧客,店家是主你是客,做客要有做客的樣兒吧?我去人家做客,人家泡壺普洱茶給我,我能說人家歧視我麼?連美國的乞丐都知道互相尊重,不會坐在店裡影響別人觀感。
國內不少人認為作為顧客自己就是爺了,剛才還跟主管面前孫子樣呢,到了飯館咖啡館立馬嗓門也高了,下巴也抬起來了,胳膊也蒯出去了,這叫底層後遺症,俗稱:
瞧,我的眼神兒:
完
筆者簡介:星巴克北京首任財務總監,會計師,咖啡專家。
本公眾號文章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原作者及出處。
更多咖啡方面精彩資訊,歡迎點擊文章右上角關注本訂閱號,也可參觀老白咖啡工作室的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