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在酷暑時節
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褲,帶上手套帽子
全副武裝穿行50多度的溫差
每天往返近百次
他們就是冷庫管理員
8月21日下午
記者來到位於江夏區的
武漢晟隆騰瑞冷鏈物流有限公司
進入冷庫前
記者在三十多度的高溫裡
穿上了加厚的軍大衣和棉褲
冷庫門剛打開
因巨大溫差而形成的白霧
完全遮住了記者的視線
因為進出貨頻繁
調度主管黃廷偉:咱們現在進去,你先把襖子穿上。
記者:剛進來覺得是涼快的。
黃廷偉:過幾分鐘就冷了。
記者:這個地方溫度有多少?
黃廷偉:我們這兒是零下18度。
記者:這裡面放的是什麼?
黃廷偉:中糧的儲備肉。
鄧興輝算是這裡的老員工了,最初他在月臺上做卸貨搬運,學會開叉車後就進入冷庫做庫管員,一幹就是四五年。在這裡,貨物進出都採用移動式貨架收納,不需要靠人力碼貨。取貨時庫管員只需要按照出庫單上的批號入庫找貨,再裝車運出即可。鄧興輝的工作聽起來並不複雜,然而忙碌時一天需要在50多度的溫差裡穿行幾十次甚至上百次。
記者:你進來怕冷嗎?
鄧興輝:習慣了還好,把保溫工作做好,穿暖和一點,把帽子戴上,手套戴上。
記者:在庫裡最長時間要呆多久?
鄧興輝:清庫的時候在裡面時間長一點,半個小時左右。
記者:清庫是什麼意思?
鄧興輝:有時候把庫位整理一下,冷的受不了就出去,休息好了再進來。
記者:要把外面的冷藏車裝滿,你要進來幾次?
鄧興輝:裝一大車的話最少進來20多次,需要三四十分鐘左右。一個人一天最多裝四五車,入庫將近100次。
記者:忽冷忽熱難受嗎?
鄧興輝:和正常環境工作肯定還是有區別,但是累了可以休息一天,我們一個月可以休息4天。
在冷庫裡只呆了十分鐘,記者就開始感到寒冷,冷氣從腳底直往身上鑽,尤其是手指頭已經不太靈活了。走出冷庫的瞬間,眼鏡、手機上就布滿水汽,鄧興輝說他們一般不帶手機進冷庫,低溫和溼氣都很容易損壞手機。
鄧興輝:天氣熱溫差大,出去熱,進來冷。冬天溫差小一點,我覺得冬天還是好一點。
記者:身體溼氣重嗎?
鄧興輝:那也還好。我們經常運動,多健身多出汗就還可以。
△記者在冷庫內體驗庫管員日常工作
庫管員其實不只是叉車司機,更重要的工作是冷庫貨物的存儲管理。武漢晟隆騰瑞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日中從事冷鏈物流行業14年了,他告訴記者,相比以前,現在的倉管工作好做多了,只需要覆核員統計籤單再交單證員錄入系統就可以了,為庫管員減輕了很多帳務工作。
陳日中:以前的系統相對來說沒有這麼完善,全部靠手工,在倉庫裡面貼標籤的時候,原子筆凍住了寫不了,要用鉛筆,但是戴著手套也寫不了。以前盤點的時候,摘下手套手都凍僵了,很辛苦。
△武漢晟隆騰瑞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日中接受採訪
陳日中的公司有兩棟冷庫,總面積5.6萬平方米,可儲存貨物5萬噸,能夠輻射500萬人的餐桌,屬於大型冷庫。公司現有五十多名庫管員,每年7-9月旺季時,冷庫每天吞吐量可達1000噸。那麼,能否用智慧機器人代替人工呢?陳日中介紹,作為第三方倉儲,貨品種類規格差異大,實現完全智能化有難度。
在陳日中從業的這14年裡,從棉被車到冷藏車,從人力碼貨到叉車裝卸,從制冷機房監控到手機端遠程操作,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從未停止。不久,陳日中的公司還將動工建設一個1.2萬平方米的幹倉,可以配套電商客戶設置多種溫區。由於關聯餐飲行業,今年公司的訂單少了很多,目前也只恢復了一半,但是他和員工們一直充滿信心。
陳日中:我們有七八成客戶的業務都是存儲配送食品,即使不直接送到高校,也會送到相關經銷商那裡。如果9月份學校能恢復開學,對我們行業的恢復至少有50%的幫助。
8月7日,湖北宣布:識別二維碼
即可獲取預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