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雅文基金會幫助大陸聽障兒童重回有聲世界

2021-12-09 直通臺灣

雅文基金會由臺灣明門集團董事長鄭欽明夫婦於1996年創立,後從美國等地引進先進的聽覺口語法教學模式,進而研發出中文聽覺口語法,在島內聽障兒童康復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累計幫助4000多個孩子。

邱鳳儀介紹說,春春先天聽障,2012年在臺北長庚醫院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緊接其後的術後復健,春春母子向雅文基金會求助。基金會為他做聽力檢測,並安排邱鳳儀擔任專職老師,「一對一」進行診斷教學。

「春春聽損比較嚴重,脾氣也拗,上課過程中常發脾氣。」邱鳳儀清楚記得他的特點。她並不著急,儘量因材施教,也給春春媽媽很多方法來塑造孩子傾聽的習慣。

一周兩周,一月兩月……漸漸地,春春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說話了。經過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的課程,半年多後,春春的聽說能力明顯進步。可母子在臺居留時限到了,必須返回大陸。

當時雅文基金會正在開發網絡遠程教學,於是雙方便改為兩周一次的網絡教學。春春媽媽說,由於網速不穩定,有時上課會中途斷線。「但邱老師總會安慰我,雅文基金會服務人員也很有耐心地幫助解決技術問題,讓我感到非常溫暖。」

每次上課,邱鳳儀除完成教學任務,也會仔細觀察春春母子的言行。她發現,媽媽和春春交流時用的語言都在孩子能力範圍內,不利於提升語言能力,建議適當提高語言難度。

「這個問題是我從來沒有意識到的。」春春媽媽說,和兒子交流時總怕他聽不懂,所以會刻意使用簡單詞彙。

「剛開始復健是最艱難的一段歲月。孩子太小,剛手術完,不能給出明確反饋,我每天都陷入焦慮。」春春媽媽說,現在兒子在遠程課堂上的表現越來越棒,順利進入小學,也能跟上學習進度。

她十分感謝雅文基金會老師們的一路陪伴。「春春的康復之路還很漫長,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但一想到在千裡之外有那麼一群人為我的孩子能變得更好而努力著,我還有什麼理由退縮?」

相關焦點

  • 聽障兒童救助項目來啦!
    他(她)們希望能夠聽見爸爸媽媽的聲音希望能夠在學校裡面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希望能夠與其他的小夥伴玩耍希望聽見世界更多美好的聲音他(她)們是兒童聽障群體2020年3月「拾聰者公益計劃」開啟【聽障兒童救助項目】為聽障兒童提供醫療救助補貼
  • 長春社會愛心人士捐贈麗聲助聽器 關愛聽障兒童
    11月28日,為迎接第24個國際「殘疾人日」,愛心人士馮家彤通過長春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向聽障兒童捐贈10部助聽器。
  • OPPO Enco 耳機聯合袁婭維推出最新單曲,資助聽障兒童再獲新「聲」
    旨在籌集公益善款,為聽障兒童升級人工耳蝸體外機,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聽到聲音,走向更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數據顯示,我國聽力殘疾患者超過2780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99%,居五大殘疾之首。其中,7歲以下的聽障兒童約有20萬人,每年新增聽障兒童達3萬人。
  • 「為你而聲」聽障兒童普通話公益培訓活動舉行
    為了提高聽障兒童口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7月25日下午,由重慶市聾人協會、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華夏復聰專項基金、重慶市啟音聽力語言康復中心
  • 北京良佑明音聽障康復促進中心成立媒體發布會
    我國有0-6歲的聽障兒童13.7萬,每年新增2.3萬,是世界上聽障兒童最多的國家。聽力障礙嚴重損害兒童的聽覺、言語、語言能力,給家庭、社會造成沉重負擔,關注兒童的聽力健康,幫助聽障兒童全面康復,是全社會和每一個愛心企業共同的責任和擔當。
  • 兒童先心病救助基金會
  • 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成為國際兒童癌症協會(CCI)協作會員
    經2020年10月15日國際兒童癌症協會(CCI)理事會決議,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成為協作成員。2019年年底,由國際兒童癌症協會(CCI)亞洲區主管鮑潔鈞先生引薦,深圳市拾玉兒童公益基金會(簡稱「拾玉兒童基金會「)申請加入CCI大家庭。經2020年10月15日國際兒童癌症協會(CCI)理事會決議,拾玉兒童基金會成為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個協作成員(Associate Member)。目前在CCI大家庭中,共有5家來自中國的兒童癌症相關的組織及機構。
  • 廈門永慶杯「路跑」,傳遞正能量,澳大利亞人工耳蝸寶寶朗誦《聽覺世界的美好》!
    小樂樂和長庚醫院人工耳蝸植入專家卓明英合影留念!這個小女生叫樂樂,是2011年的夏天植入了澳大利亞人工耳蝸,五年過去了,其媽媽以偉大的母愛和堅強的毅力,用愛心、信心、耐心為孩子進行家庭語訓,經過日日夜夜的努力,樂樂聽力語言完全康復,和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在幸福快樂的有聲世界裡。乍看之下,她和別的孩子沒啥不同,只是有一邊的耳朵戴了一個類似藍牙耳機的裝置———人工耳蝸。
  • 臺灣醫美王子王祚軒,讓女人更美,也讓聽障孩子生命更美!
    臺灣尼斯診所執行長王祚軒醫師團購咖啡屋禮盒贈員工慶端午!現任北京AnnaG醫療團隊顧問、臺灣尼斯診所執行長王祚軒醫師擁有臺灣醫美小王子之稱,是臺灣明星最愛的微整形醫師,常年受到兩岸電視節目爭相邀約上節目訪談。其所創辦的臺灣尼斯醫美診所,目前在北京、上海、杭州皆有分院。
  • 永和豆漿:臺灣餐飲走向大陸、走向世界的典範
    本期的主題是「連接兩岸雙城故事」,帶給大家的就是關於豆漿的故事。 創立於1982年的「永和豆漿」是臺灣地區來內地發展的企業中極有代表性的一支。為了傳承與發揚這值得懷念的經典滋味,1995年起,林炳生先生秉承「中國風、臺灣味、兩岸情」的情懷,跨過臺灣海峽,來到內地。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永和豆漿遍布中國及世界上多個國家,已成為消費者信賴和喜愛的品牌,並逐步發展成為臺灣飲食文化的一張名片。
  • 聯合國國際組織介紹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重繪明日夢想,點亮兒童未來
    1946年 為二戰後的歐洲兒童提供食品援助。1953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成為聯合國的永久組成部分。1959年 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該宣言規定了兒童在保護、教育、衛生保健、庇護所和良好營養等方面的權利。1965年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因"促進國家間的手足情誼"而獲得1965年諾貝爾和平獎。
  •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報告:空氣汙染導致兒童死亡機率逐步增長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兒童淨化空氣》(英文)最新報告指出,全球三億兒童,即大約每七名中便有一名兒童生活在戶外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這些地區的空氣汙染水平高出了國際標準的六倍或者以上。這項研究的結果將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召開前一周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