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坑的街坊們還記得之前2017東莞市「最美醫生」「最美護士」的評選活動嗎?經過投票、組委會審定等環節,今年6月7日,20名醫護人員脫穎而出當選,他們來自18家醫療衛生單位,覆蓋內科、外科、全科等多個學科領域。
在前不久的發布儀式上,讓大家都認識了他們。其中,有一位屬於我們東坑的「赤腳醫生」丁植坤紅了!至於怎樣紅,紅什麼,看完你就懂了~
「最美醫護」上臺接受榮譽,右三為丁植坤。他行醫48年,發布儀式上登臺127秒。大家記住了這位「健康守門人」!
在東坑,村民有頭疼腦熱,很多人都會想起丁植坤。從1969年起,他背著醫藥箱,走街串戶為鄉鄰們看病,很多人都把他當做了最值得信任的大夫和親人。他是這次「最美醫生」中唯一的鄉村醫生。
相比起大醫院的醫生,鄉村醫生也就是「赤腳醫生」,更多的是作為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而存在。數十年如一日,丁植坤紮根在農村衛生站,默默為周邊居民提供專業醫療衛生和保健諮詢服務。
丁植坤說,在診所他往往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有鄉親生病,你可能半夜也得起來。有時候病人多,家人直接把午飯送到診所,簡單湊合湊合就行了。」
出行工具折射著丁植坤行醫之路的變遷。他兒子說,還記得小時候,半夜就會有人來敲門,說身體不舒服,這時候丁植坤就得摸黑深一腳淺一腳地趕路,去為村民看病,有時候會走很遠,第二天早上才能回來。慢慢地,丁植坤買了自行車、摩託車,這幾年出門看診就開上自己的小摩託。
在診所一角,放著丁植坤的藥簍、藥鋤。他以前會經常到周邊的山裡採摘草藥,用來配製方劑,這樣既價格低廉,又能方便、適應街坊們的需求。他兒子告訴記者,這幾年家人都提醒丁植坤出門帶個伴,「這幾天他的腰扭到了,行動不太方便」。但即使如此,丁植坤還是閒不下來,經常到周邊的小山上轉轉。
丁植坤在採集藥材
在診室的玻璃桌面下,還壓著丁植坤年輕時的照片。坤叔年輕時也是非常帥氣的。這48年行醫經歷,丁植坤說,這全賴當時村裡老主任的信任。「1969年的時候,當時要選拔一些有責任心、細心的人做赤腳醫生,老主任就找到了我」。
那時候一個村子的人都窮,經常有村民因為疾病非常痛苦。意識到赤腳醫生的重要性,丁植坤答應了老主任的要求,這一做,就是48年。為了提升自己的醫術,丁植坤除了參加學習培訓外,還利用各種渠道鑽研。「當時有親人在香港,專門託他購買了醫書和一些輔助教材」丁植坤說。
做了3年「赤腳醫生」之後,1973年,東莞市在市衛生學校開展全員培訓,丁植坤又踴躍參加了。隨後,他到了石龍人民醫院實習。至今,他還記得實習老師的名字,「何燦森、林達權,我當時就像小尾巴一樣,跟著他們學習」。
潛心鑽研,丁植坤的醫術也在提升。他在治療肝炎和肝硬化方面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很多病人甚至從東坑以外的地方慕名而來,並通過他的妙手回春滿意而歸。
平日裡,丁植坤待人和藹親切,他精湛的醫術,良好醫德、醫風,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廣泛好評。「曾經有一些外來打工者付不起醫藥費,丁植坤在得知他們情況後,也會將相應的費用免除。」
已經到了退休的年紀,丁植坤卻堅持每天都到診所,周邊的街坊遇上什麼不舒服的也都樂意來找「坤叔」。丁植坤說,自己的堅持,源於對行醫本身的熱愛,「捨不得、不願意放棄」。
一起為我們東坑這位
「最美醫生」
由衷地點個吧!
(來源:東莞陽光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