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區區一家麵館「小老闆」能在眾多商界「大佬」中脫穎而出,獲得這項全國級榮譽呢?帶著和大家一樣的疑問,近日,記者來到「藏龍麵館」,和老闆吳玉興聊了聊。
和我們想像中,排面很大的連鎖麵館不同,吳玉興的「藏龍麵館」,位於半山路一排沿街店鋪的「夾縫」中。門店寬不足3米,縱深式格局,全部塞滿也只能擺下十幾張桌子。從外形來看,這就是一家「平平無奇」的小館子。但在店門一角,兩個「愛心驛站」「愛心早餐」的心形標識非常醒目。店內牆上,貼有吳玉興「好人好事」的履歷和榮譽:
2002-2014年,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省光彩之星;
2014年,杭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最美半山人……
過去一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疫中,全國民營企業捐款捐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說到助人為樂做好事,也許可以說吳玉興出發得更早一些。
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來吳玉興的麵館,不管是附近環衛工人還是路過市民,都可以享用愛心早餐。愛心早餐的善舉從麵館開張次年就開始了,9年來,這裡還免費提供愛心涼茶、愛心傘借用、公交指南,「愛心驛站」名副其實。
「每天一兩百份早餐,兩三百塊錢,都是小錢。」吳玉興覺得這是小事不足掛齒,但對一家小麵館來說,真的如此嗎?記者在店內看到,雖然店名叫麵館,其實叫小吃店更合適。除了面,店裡還賣骨頭飯、湯年糕、餛飩、包子……一家小館子能提供的,幾乎都包全了。定價也不高,一碗比臉還大的香辣牛腩面28元,酸菜黑魚面22元,店裡定價最高的牛排面也只要35元。而店租每年卻要20萬,算上工人工資,一年下來,要維持一家店,做小老闆的並不輕鬆。
見義勇為抓小偷、樂善好施送早餐、無私奉獻捐善款……做好事是吳玉興生活的一部分。去年疫情暴發,吳玉興和他所在的半山愛心志願者服務隊第一時間衝到一線。一開始口罩不夠,他就通過私人渠道採購,共採購到口罩1萬多隻,全部免費發放。2月初到3月中旬期間,每天早上6點到下午4點半,吳玉興負責半山農貿市場人員的測體溫和身份信息登記。當時由於防疫需要,半山街道關閉了轄區其他菜市場,只開放了半山農貿市場,人流量高達4000到5000人每天。「一天信息要登記50多張紙,一個多月下來,我登記了大概有30多本。」吳玉興說,當時自己也害怕,所以手套、口罩,裝備都穿戴整齊,累了也不敢找別人幫忙。「危險的事肯定不能叫別人去,當然我自己上。」企業復工復產階段,吳玉興又和杭州市見義勇為志願隊的成員一起,發放了3個月的愛心早餐。
雖然吳玉興做的不是多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在他不懈的堅持下,涓滴之善亦可匯成江河大海。他常常說,做好事不求他人報答,他只為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回報社會、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