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8日夜晚,「深度調研——城市環境的出路」赴臺實踐團的團員抵達臺北。1月19日,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實踐團的同學們開啟了第一天的行程。
上午,實踐團的同學們來到了臺北迪化汙水處理廠。這座臺灣第二大的汙水處理廠具有著極其精妙的設計和規劃,其多層的設計充分地利用了城市的空間,同時保證了汙水處理與居民生活之間的平衡。在這裡,實踐團的同學們分別參觀了汙水處理池、汙泥抽水系統以及地面的生態公園。
下午,實踐團的同學來到了由臺灣荒野保護協會志工維護的富陽自然生態公園,冬日中的一抹綠色為一天的旅程增加了不少的光彩。在荒野保護協會的志願工作者的帶領下,實踐團的同學們深入這一片位於臺北市中的「荒野」,並且在志願工作者獨具特色的講解下了解到了和傳統觀念不同的園林保護思路與方式。從自然的角度出發、拋棄人為的觀念,還原自然的本質是其最大的特點。
之後,實踐團的同學們來到了荒野保護協會的辦公室,並在這裡先後和荒野保護協會現任理事長賴榮孝先生、創會理事長徐修仁先生、荒野保護協會臺北分會分會長張菁砡女士進行了交流。三位資深環保工作者對於荒野保護做出的努力以及對於環境保護的熱忱非常打動人。從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與案例中,同學們得以窺探臺灣環保志願服務工作的開展模式。
全體團員與徐仁修老師、賴榮孝先生、張菁砡女士等荒野保護協會工作人員與志工攝於荒野保護協會辦公室 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團支書唐紫霄同學向荒野保護協會臺北分會分會長張菁砡女士贈送感謝狀和禮品就這樣,第一天的行程圓滿的結束了,集結了一整天的龐大隊伍在南機場夜市中逐漸的消散,實踐團的同學們歡快地投入到了臺北的美食與夜生活之中。
-
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TaiwanResearch Association,TRA),成立於2002年3月27日,是中國大陸最早成立的兩岸交流類大學社團。協會自成立以來,先後多次獲得「北京大學十佳社團」、「北京大學品牌社團」、「北京大學優秀社團刊物」等諸多榮譽稱號。北京大學臺灣研究會以「關注臺灣情勢、研究兩岸關係、促進兩岸青年學生交流」為宗旨,成立以來得到了國臺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全國臺灣研究會、北京大學港澳臺辦公室、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等校內外單位的大力支持,起到了兩岸青年交流的龍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