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剛這段聲音中,我們可以聽到,幾位醫生正在緊急組建臨時醫療小組,目的是救治一位生命垂危的新冠肺炎患者。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這位患者病情快速惡化,參與救治的醫生們經過協商,決定使用「人工肺」輔助治療,也就是我們熟知的「ECMO」。
剛剛說話的這位醫生,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劉兵。作為第一批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的成員,劉兵從大年初一來到武漢之後,便一直隨隊參與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這次,也作為這支臨時醫療組的成員,參與了搶救的全過程。下面,就讓我們跟隨劉醫生的聲音,一起來了解當天的全過程。
從劉醫生的介紹中,我們得知,當天搶救的這名危重症患者只有47歲,可長期的生活不規律,導致這名患者患有嚴重的三高及糖尿病。加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這名患者的情況一度不容樂觀。
搶救剛剛開始的時候,患者瞳孔已經散大,並且失去了自主呼吸。上呼吸機後,血氧也僅僅達到了75,要知道正常人血氧應該在95以上,這一數據相當於接近腦死亡的狀態。臨時醫療組立刻決定組織專家進行討論,確定使用ECMO進行治療。
在經過一番緊急的治療和手腕穿刺後,臨時醫療組的成員們開始嘗試建立患者和「ECMO」之間的血管通路。但是由於患者身體狀況的原因,在嘗試插入導管的過程中,卻出現了相當棘手的問題。
通過醫生們的不懈努力,患者成功與ECMO完成了連接。ECMO正式開始的運轉,一度緊張的搶救間並沒有出現慶祝的聲音,而是瞬間安靜了下來。隨後,當看到ECMO代替肺循環後,患者的血氧數據得到了好轉。臨時醫療組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不過劉醫生告訴我, ECMO治療的難度不僅體現在上機,還體現在之後的維護中。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也經歷了幾個難關。
作為一名心血管大夫,劉醫生當天一直在病房中堅守到了第二天清晨。目前,這名患者的生命體徵已經平穩。雖然還沒有徹底甦醒,但相比之前,已經得到了好轉。通過劉醫生的講述,我們了解了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使用ECMO的全部搶救過程。而這,其實是劉醫生在武漢近70天以來的工作常態,作為留守在武漢的最後一批醫務工作者,在最近的一段時間內,劉醫生和所屬國家醫療隊還將繼續收治危重症患者。關於劉兵醫生和這隻國家醫療隊更多的故事,請您明天繼續收聽《劍膽琴心》下集。
記者 : 化宇
編輯:冀佳璐&徐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