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曼在赴陝北途中及在陝北採訪過程中,還將目光投向了普通的八路軍戰士、農民和兒童團員。福爾曼通過親身經歷和親眼所見,反映了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及深刻的政治變革。
更有意思的是,這次北行原本是在國民黨監視下進行的一次「採風」,結果福爾曼完全被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戰爭所感動,後來竟在隨軍採訪中主動拿起武器,直接成為一名親身抗擊日寇的偉大國際主義戰士。
福爾曼在採訪期間,不斷向《紐約先驅論壇報》、倫敦《泰晤士報》、雪梨《晨報》等西方媒體發出快訊,向世界客觀、真實地報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是如何英勇抗敵的,用事實駁斥國內外對延安和邊區的種種誤解和歪曲,積極爭取國際反法西斯力量對八路軍在物質和道義上的支持和援助。
福爾曼對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懷有深厚感情,新中國成立後,又來中國「故地重遊」,1978年福爾曼在美去世。福爾曼去世後,他的夫人將福爾曼在中國拍攝的大量歷史照片和資料,全部捐贈給了位於福爾曼家鄉的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圖書館。
3.
哈裡森·福爾曼作為一名國際著名記者、作家和攝影師,1949年4月,在雲臺山以其獨特的視角拍攝的鎮江,使得我們不僅能看到當年那個特殊時期鎮江城市的景象,而且照片中含有的諸多信息又佐證了那個時期所發生在鎮江的重大歷史事件。
1949年4月24日美聯社發出的電訊中,對福爾曼拍攝照片中停泊在鎮江港的軍艦說明道:「照片左上方停泊在港口內的軍艦,原是日本海軍的軍艦,現已屬國民黨海軍所有」。
根據記載,1948年秋,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司令部從上海移駐鎮江,司令為海軍少將林遵。第二艦隊旗艦「惠安艦」是一艘1200噸的輕型驅逐艦,這是日本人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期建造的,國民黨接收後,編入國民黨海軍海防第二艦隊。第二艦隊司令部移駐鎮江後,鎮江港成為包括「惠安艦」在內的第二艦隊母港。
以林遵為首的一批國民黨海軍愛國官兵,在我地下黨的秘密策動下,原計劃在解放大軍渡江前夕率部在鎮江起義,後因1949年4月18日國民黨海軍司令部的命令,要求除留第三機動艦隊駐紮鎮江外,其餘所有艦艇全部調往南京集中。
第二艦隊最終在林遵司令的帶領下,於4月23日在南京起義,加入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而留在鎮江的第三機動艦隊於4月23日清晨在鎮江起義,並立即投入到運送解放大軍過江的戰鬥中。
美聯社電訊對該照片還說明道:「鎮江位於南京東約40英裡處,玫瑰島就在這座城市的附近,英國護衛艦紫石英號被紅色軍隊炮火擊中後就擱淺在這裡」。
這是指發生在照片拍攝後不到一個星期的1949年4月20日。此時我軍渡江在即,而英國皇家艦隊遠東艦隊護衛艦紫石英號(HMS Amethyst)(圖5)在此敏感時刻,不顧我軍警告,擅闖我防區,導致中、英兩軍相互炮擊,紫石英號被擊傷後擱淺在揚中雷公島(西方稱:「玫瑰島」)北面的灘涂上。
此事件震驚了中外,雷公島(玫瑰島)在那時也因此事件而一舉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