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概念篇

2021-02-20 博關經濟

世界很多國家都積極發展綠色金融,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那什麼是綠色金融,國內外對綠色金融的認識又是怎樣的?目前許多文獻資料對綠色金融都有自己的界定,為進一步釐清認識,我們從以下不同角度對綠色金融概念進行了梳理。

從官方機構有關報告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金融機構(UNEP FI)在2013年日內瓦國際金融對話報告中認為,綠色金融囊括了綠色投資及其所帶來的運行成本。國際發展融資俱樂部(IDFC)發布的2014年報告中指出,綠色金融是由綠色能源與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氣候金融」和「其他環境目標」組成,具體指代金融投資流入可持續發展項目、環保產品和鼓勵發展可持續經濟政策等。德國發展研究所(DIE)在2014年的報告《Definition of Green Finance》中,將綠色金融定義為支持環境保護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對環境和氣候損害的預防、最小化和補償等領域的公共和私人綠色投融資,以及針對綠色投融資的法律、經濟、體制等框架內的金融運行體系。中國香港金融發展局2016年發表的報告《發展香港成為區域綠色金融中心》中,綠色金融泛指為可持續發展、低碳及抵禦氣候變化的項目、產品及企業的資金籌集及投資行為。二十國集團(G20)2017年發布的《綠色金融進展報告》中,將綠色金融理解為在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提供環境效益投資的融資。這些環境效益包括減少空氣、水和土地的汙染,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並體現其協同效應等。

 儘管不同官方機構對綠色金融的界定存在差異,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涵基本達成一致。隨著時代的發展,綠色金融的範疇,與更多事物相融合,從綠色投融資活動、綠色經濟政策到整個綠色金融的運行體系,不斷發展豐富。

從學術研究層面看,21世紀初,國內學者便關注了綠色金融。天大研究院課題組(2011)認為綠色金融是指服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馬俊等(2016)將綠色金融界定為一類有特定「綠色」偏好的金融活動,金融機構在投融資決策中充分考慮環境因素的影響,並通過一系列的體制安排和產品創新,將更多的資金投向環境保護、節能減排、資源循環利用等可持續發展的企業和項目,同時降低對汙染性和高耗能企業和項目的投資,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質上是一系列金融工具、市場機制和監管安排的加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色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2016)認為綠色金融的定義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前者注重氣候變化的風險因素,而後者更加關注能源的節約使用。錢立華等(2020)認為綠色金融的內涵之一是通過金融機構的籌資來用於綠色產業與綠色經濟,同時也是對生物多樣性保護投資的重要支持舉措。並且還需重視綠色金融的自身「生態」建設。

可見,我國綠色金融研究不斷深化,國內學者正圍繞氣候變化、綠色清潔、低碳高效、生物多樣性等可持續發展框架下的重要議題,開展了更具實際意義的研究。

從各類政策文件推動角度看,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提出要建立綠色金融體系,並要推廣綠色信貸,發行綠色債券,支持設立各類綠色發展基金,建立綠色評級體系,積極推動綠色金融領域各類國際合作。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七部委發表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則對綠色金融做出了一個明確的說明——「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其中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等相關產品,還包括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以及支持經濟向綠色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安排。 

因此,從我國政策層面的定義中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的高質量發展,是推動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制度依託。綠色金融已成為一項重要的國家發展戰略,正從綠色投資、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綠色債券、碳金融等專業領域,向系統化、標準化的制度建設邁進。

[1] Simon Zadek, Cassie Flynn. South-originating Green Finance Exploring the potential[J].Geneva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alogues,UNEP FI,2013,(11).

[2] IDFC: Mapping of Green Finance Delivered By IDFC Members in 2014.

[3] Nannette Lindenberg. Definition of Green Finance[J].DIE,2014.

[4] HK FSDC,Hong Kong as a Regional Green Finance Hub,FSDC Paper NO.23,May 2016.

[5] G20: Green Finance Progress Report in 2017.

[6] 天大研究院課題組,王元龍.構建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戰略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1(39):2-25.

[7] 馬俊.中國綠色金融發展與案例研究[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

[8]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綠化中國金融體系"課題組,張承惠,謝孟哲,田輝,王剛.發展中國綠色金融的邏輯與框架[J].金融論壇,2016,21(02):17-28.

[9] 錢立華,周嶸,方琦,魯政委.綠色金融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國際經驗[J].中國銀行業,2020(06).

[10] 陳雨露.發展綠色金融有效服務實體經濟[J].財經界,2019(16):14-15.

[11]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央政府網.2015-9-22.

[12] 《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銀髮[2016]228號).

相關焦點

  • 用實際行動詮釋可持續發展概念,走綠色化道路我們是來真的!
    人類和自然緊密相連,人類每向前發展一步都會牽動著自然的變動。
  • 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講座 - 可持續概念原來只是烏託邦?
    綠色建築與可持續發展講座 - 可持續概念原來只是烏託邦?
  • 前瞻2060:可持續發展在中國高峰論壇即將舉行!
    同時大力發展新能源,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 中國:綠色金融議題推動者
    我國一直推崇綠色金融支持的復甦,將有助於進一步推動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  綠色金融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重點培育和形成綠色建築、清潔交通、可再生能源等綠色產業板塊。支持綠色技術研發與推廣,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加速工業部門綠色和數位化轉型。逐步將綠色消費納入綠色金融支持範圍,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綠色金融減少經濟對碳密集產業的依賴。
  • 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高鐵項目招投標中的瞬時競爭優勢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8(6), 1738-1754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立競爭優勢並贏得獎項成為高鐵企業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由於動態招標過程和項目獨特性,高鐵投標人必須快速配置現有資源/技能,並創造新的資源/技能,以建立新的競爭優勢。
  • 【快訊】「可持續發展概念之母」獲頒終身成就獎
    多款新能源技術的最新產品紛紛在活動中亮相,以展示各國在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上的成就。由阿聯政府設立、每年評選一次的「扎耶德未來能源獎」在活動中舉行了頒獎典禮,對在可再生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個人、企業和學術機構進行表彰和獎勵。
  • 《中國金融》|王浩:用金融手段推進全面綠色轉型
    站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歷史起點上,建設銀行將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緊緊圍繞「綠色金融資產成色更加靚麗、綠色金融客戶群體更加壯大、綠色金融產品貨架更加豐富、綠色金融系統支持更加有力、環境和社會風險管控更加有效、綠色金融專業隊伍更加強大」的目標,努力開展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管理創新,持續豐富新金融實踐的綠色內涵,加快培育綠色金融新優勢。當前,我們考慮重點做好以下探索實踐。
  • 【有一個比賽】SDGo可持續發展行動
    SDG 12:採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是指促進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建造可持續的基礎設施,以及讓所有人有機會獲得基本公共服務、從事綠色和體面的工作、改善生活質量。它的落實有助於實現總體發展規劃,減少未來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成本,加強經濟競爭力和減少貧困。
  • 企業風採 | 推己及人踐行可持續發展 臺達獲「2019年度綠色發展企業」殊榮
    臺達集團因長期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履行企業自主減碳承諾,並推己及人,引領利益相關方共同邁向低碳節能,獲頒「2019年度綠色發展企業」殊榮。 臺達華南地區總經理王廣坡先生代表領獎,他強調:臺達以「環保節能愛地球」為企業經營使命,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的核心戰略,不斷累積與深化研發能量,持續開發綠能、節能的產品與解決方案,積極轉型為綠色節能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僅計算2010-2018年,臺達高效節能產品就已協助全球客戶節省281億度電,相當於減少1,50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 亞洲投資銀行應開啟可持續發展新篇章
    亞投行和其他新的多邊機構顯然正成為發展融資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銀行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滿足其改善基礎設施的迫切需要。同時,必須確保其投資項目不會損害當地民眾和環境利益。從經濟實力和人口角度而言,新興經濟體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國際金融機構的代表性不足。
  • 論壇回顧丨2020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日上午九點三十分,「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線上成功召開。這是繼2018年以來成功舉辦的第三屆時尚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主題論壇。該論壇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米蘭藝術設計學院主辦,邀請了來自美國、瑞典與中國的時尚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袖,就時尚設計與可持續發展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 2020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美麗中國·大數據與可持續發展」專題研討會精彩回顧(一)
    2020年10月22日,作為2020 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的重要環節, 「美麗中國:大數據與可持續發展——暨新興信息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創新應用
  • 可持續金融學院與世界銀行、哥倫比亞大學聯合研究項目:《養老金的氣候風險:案例分析》正式對外發布!
    鑑於養老基金的投資長期性和「全能投資者」的定位,它們非常適合投資於流動性較弱的綠色資產來促進可持續轉型。在過去幾年中,有幾個養老基金已經成為投資氣候轉型的領導者。《養老金的氣候風險:案例分析 - Pension Systems + Climate Risk: Case Studies》全文可在可持續金融學院網站下載: https://sfini.org/reports也可點擊「閱讀原文」直接瀏覽。
  • 丹麥啟動全球氣候行動長期戰略:「一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2020年9月29日,丹麥政府啟動了一項長期戰略,旨在加快丹麥的綠色轉型,為建立「一個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 健全綠色發展經濟體系需政策全面支持
    十九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提升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最近更是強調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  2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提出要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構建綠色產業鏈,在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方面提供支持。
  • 2020年度案例回顧丨環保可持續包裝設計篇
    隨著包裝行業的不斷發展,全球範圍內消費者對於綠色環保、人和自然的互動越來越重視。
  • 綠色發展鑄就美麗中國
    「十四五」規劃建議也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 綠色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在思想上是一脈相承的,既是對可持續發展的繼承,也是可持續發展中國化的理論創新,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對全球生態環境惡化客觀現實的重大理論貢獻,符合歷史潮流的演進規律。大自然是人類和各種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對各種生物的生長有重大意義,尤其在人類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尤為重要。而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關係。
  • 北玻超級玻璃助力打造城市可持續發展新高地
    2020年11月,CTBUH世界高層建築與都市人居學會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辦了「健康可持續城市發展」研討會。
  • 可持續發展不再是新詞,這兩種再生材料,你知道多少?
    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一直是社會熱點和必然的發展趨勢
  • 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 戰略研究報告 《膜工業卷二》,分基本情況篇、應用篇、市場篇,詳細介紹了膜工業水處理行業概況及應用技術
    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膜工業卷二》              內容簡介米導膜技術在我國水資源、能源、環境和傳統技術改造等領域已發揮關鍵性作用,其推廣應用的覆蓋面可以反映出國家過程工業、能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