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器電子產品進入報廢的高峰期,如果處理不當,不但有可能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很可能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一直是各國面臨的難題。近日,香港和德國推出的兩項新法規為大家打開了新思路。
香港特區環境保護署近日宣布,廢舊家電將通過新渠道進行回收。早前由慈善機構聖雅各福群會營辦的「綠色家電環保園」項目已見成效,此後將改由廢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設施營辦商承接服務,包括收集、轉贈及拆解等,並逐步邁向生產者責任制。
據介紹,生產者責任制是香港廢物管理策略的主要工具,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等都須分擔回收、循環再造和處理廢品的責任,推行「汙染者自付」原則。特區立法會已於去年批准撥款發展回收設施,預計2017年中落成啟用,屆時每年可處理廢舊家電3萬噸。相關營辦商正展開規劃,建立收集網絡。
無獨有偶,德國也在日前出臺了一項新的電器回收法案。根據新法案,電器零售商有義務免費提供電器回收服務,個人只要前往離家最近的電器零售商,就能免費處理大部分廢棄家電。
本次回收幾乎涵蓋所有電器,根據新規要求,對最長不超過25釐米的小型家電,如電吹風機、手機、收音機等,可以交給任一電器零售商回收,無需購買新電器。也就是說,無論是何處購買、有沒有購買新家電,這些大商家都要接收它們;對於大型家電而言,則是「以新換舊」原則,即當消費者購買一個新電器時,商家才會對一個同類型的舊家電進行免費回收,如我們日常使用的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等。不過按照新規要求,負責免費回收的要求是佔地面積超過400平方米的大型電器商,或是庫存及中轉面積大於400平方米的在線交易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