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新電力雁翎隊續寫水上傳奇故事
來自安新縣白洋澱畔的一支電力隊伍,用「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續寫著昔日雁翎隊的傳奇,被澱區百姓譽為—電力雁翎隊。
著名攝影家石少華拍攝的《白洋澱上雁翎隊》早已名載史冊,《荷花澱》、《雁翎隊》、《新兒女英雄傳》等文學經典膾炙人口,《小兵張嘎》、《烽火雁翎》等電影傳奇令人盪氣迴腸,他們記述的故事就發生在白洋澱。
儘管抗日的硝煙已經遠去,但雁翎精神卻成為白洋澱人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雁翎隊的後人們去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紅色故事。駐紮在白洋澱畔的安新縣供電公司,用「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續寫著昔日雁翎隊的傳奇,而老百姓也用最真誠的讚譽,送給他們一個最響亮的名字--電力雁翎隊。
安新縣地處冀中平原,白洋澱85%的水域面積在其境內,水區村莊被水包圍,漁民日常外出主要靠行船。冬天白洋澱上結了冰,就要靠劃冰床子,交通不便給當地供電服務帶來挑戰。為此這個縣從1999年成立12支「電力雁翎隊」應急服務小組,配備了專門的水上和冰上交通工具。
雨季的白洋澱,天氣就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今年6月23日晚9時,一場暴風雨襲擊白洋澱,瞬間風力達到9級。水區東李莊村3臺變壓器突然停電,100多戶村民的養殖孵化箱內正在孵化鴨雛,急等著用電;大田莊村也告急,4臺變壓器停電,50餘個養魚戶因魚缺氧急盼用電。
接到事故報告,「電力雁翎隊」隊員、端村供電所正值夜班的配電班長馮順興立即和2名搶修隊員冒雨駕船行駛在蘆葦蕩中。在應急燈的照耀下,他們逐杆逐線排查,終於發現一處事故點,原來是暴風雨導致斷路器跳閘。事故點的壕溝水位淺,船不能靠岸,搶修人員就脫掉絕緣靴,赤腳趟水穿越蘆葦蕩。葦葉將他們的臉上、手臂上颳起一道道血痕,此時雨越下越大,一名隊員在泥濘中滑到了,他們便相互攙扶著前行。
在雨中,他們完成了搶修,又冒雨前往下一個目標,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盼電的漁村沸騰了,大家將搶修隊員們圍住,一位大娘還為隊員們端來薑糖水,動情地說:「你們就是當年的雁翎隊啊!」
白洋澱區最危險的還是初春,似化非化的冰,既不能行船又不能滑冰,走在上面膽戰心驚,不知道哪一腳就踩空掉下去。每年都會發生人掉進冰窟窿被淹死的事。今年初春,「電力雁翎隊」隊員王二鐵到王家寨村搶修時不小心掉進了冰窟窿,幸好自行車還在冰上,他一手抓住自行車,一手按住冰沿,才撿回一條命。
水區趙莊子村現在是白洋澱遠近聞名的小康村了,據村支部書記趙文祥介紹,前些年卻是另一番景象,因為村裡窮,只有一臺50千伏安的變壓器。後來他打算利用積攢的錢帶頭辦企業,那臺變壓器不夠用,經過申請,附近的「電力雁翎隊」派人租船,一趟趟將線杆和變壓器運進來。變壓器選址在一塊水裡的高地上,隊員們就站在晃晃悠悠的船上一點點裝好,蚊子不停地落在他們胳膊上,一巴掌能拍死十幾隻,可是沒有一個人叫苦。
隨著經濟發展,村裡的企業越來越多,人們悟出一個道理:「要發展,先辦電。」「電力雁翎隊」順勢而為,農網改造、新農村電氣化等一系列工程為這個水鄉農村注入了活力。10年間,趙莊子的企業發展到76家,年人均收入由400元增加到近2萬元。「這一切都要感謝『電力雁翎隊』,沒有電力的支持,就沒有趙莊子村的今天。」趙文祥感慨地說。
如今,雁翎隊精神已成為白洋澱水區農電員工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用「誠信、責任、創新、奉獻」的核心價值觀續寫著新時期雁翎隊的傳奇。(袁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