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盤算澳洲的行程時,最後確定下來如今的路線,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在地圖上看到了「威蘭德拉湖區」,看樣子是有一連片的大湖,想必風景甚美。
由於我們僅有不到20天的時間,要照顧的重點有二,一是從墨爾本到雪梨的沿海地帶,尤其是兩大中心城市,倘若不到,枉來澳洲;二是300多公裡的大洋路。所以你看,我們的重心是在海邊。由於存了不坐澳 洲國內航班的、而是全程自駕的想法,所以開到雪梨之後,就必須有兜回來的路線,同時要照顧到大洋路的計劃,所以最後就決定從雪梨向西到布羅肯希爾,之後折向南到阿德萊德,再向東走大洋路,就一點冤枉路也沒有走,全是單邊行程了。
最初甚至沒有考慮BrokenHill,而只是走帕克斯、埃文霍到梅寧迪,看過威蘭德拉湖區之後就到阿德萊德。後來有兩個朋推薦BrokenHill,所以就走了偏北一點的A32公路。
全程大約3500公裡,對18天時間來說,平均每天200公裡,不累,也可以好好玩玩。這就是規劃的初衷。當然,這個規劃是建立在對沿途不太了解的基礎之上的。
一
首先,對BrokenHill並不太了解。它的歷史,它的礦產和經濟。現在雖然已過了,但我們只當她是一個小鎮而已,我們沒有深入了解它,就匆匆離開了。如果不是為了蹭WIFI,我們對它甚至連淺嘗輒止都算不上。
在墨爾本辦的Telstra電話,居然在BrokenHill的晚上突然不能用了,百思不得其解:雖然是免費的套餐,但名義上它也是有30元的,其中包括1.5G的上網流量,和700元的通話時間,以我們從墨爾本出來這10天的上網和通話來說,肯定連一半也沒有用到,怎麼說停就停了呢?由於我英語不行,也無法跟Telstra公司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