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地進行維護工作時,發現了這隻褪色的貓科動物輪廓。
這副最新發現的線條圖案,在秘魯的一個山坡上綿延40多米,圖片中的生物長著尖尖的耳朵、圓球狀的眼睛和一條長長的條紋尾巴。它似乎是一隻貓在休息,就像貓咪經常做的那樣。
秘魯文化部上周宣布,考古學家在重修被稱為納斯卡線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地的一部分時偶然發現了這幅褪色的蝕刻畫。
這幅貓形地畫--專家稱其年代為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00年--是此前在納斯卡鎮和帕爾帕鎮之間發現的。這些沙漠中的線條構成的巨幅圖畫,一直都是人類的未解之謎之一。
秘魯文化部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一發現再次顯示了這一遺址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
納斯卡線最早是在1927年由一名秘魯航空測量員發現的。遺址中出土了一隻蜂鳥、一隻猴子和一條虎鯨的圖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1994年起將納斯卡和帕爾帕的線條和地畫指定為世界遺產。
據信,這幅貓的刻畫比以前在納斯卡出土的任何史前地畫都要古老。
"我們還在發現新的線條圖案,這很引人注目,也讓我們相信,還有更多的東西可以發現。"。
這些設計被認為是古代秘魯人刮掉了一層深色的巖石土層,與下面淺色的沙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研究人員認為,這些數字曾經作為旅行標記。
但是也有愛好者稱,這是外星生命在地球上留下的畫作。
近年來,無人機攝影已經極大地加速了考古發現。2019年,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在衛星攝影和三維成像的幫助下,在該地發掘了140多個新的地畫。
貫穿沙漠的數百副巨型地畫究竟是出自誰手?意欲為何?恐怕永遠是解不開的謎團。
收藏,點讚,留言,分享我們的文章,更多馬略卡,西班牙,國際資訊,文化教育旅遊地產信息,盡在馬略卡人!▼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關注【馬略卡人】公眾平臺。
本文由「馬略卡人」微信公眾號原創、翻譯或編輯整理,版權歸馬略卡人所有。如需轉載或改編發布請與我們聯繫確認,並註明內容出處。未經授權不得擅自使用。馬略卡人:Mallorcaren 如在馬略卡人微信公眾號有廣告投放需求,請直接留言給我們的小編。
是一種鼓勵,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