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1日)的城市綠島觀鳥行活動在北京植物園進行,共有約20名鳥友參加。北京植物園所處的小西山地區,是北京重要的猛禽遷徙通道,附近的百望山、望京樓等地也早已成為鳥友們熟知的猛禽觀測點,因此今天參加活動的鳥友們也都滿懷期待,希望也能有所收穫。
步入植物園 攝影/楊艾東
觀鳥活動從早上八點開始,約十一點半結束,在活動過程中,許多鳥友和我一樣,常做的一個動作就是抬頭找猛禽,總怕漏掉了一個不起眼的黑點。好在我們參加活動的鳥友多,尋找的眼睛多,因此總能聽到這樣的好消息「快看,猛禽來啦!」
盤旋的普通鵟 攝影/夜鶴洲
上午三個半小時的活動,我們共記錄到猛禽33隻,至少5種。通過觀察並仔細識別鳥友們拍攝的照片,活動指導張永革老師和鳥友們識別出猛禽種類包括普通鵟(23隻)、雀鷹(2隻)、蒼鷹(1隻)、紅隼(1隻)、另外難以識別的隼(5隻)、疑似鷂(1隻),數量雖然不算多,但是也夠鳥友們慢慢學習消化的了。
邊飛邊吃東西的紅隼 攝影/夜鶴洲
蒼鷹 攝影/楊艾東
普通鵟 攝影/夜鶴洲
飛在高空中的猛禽辨識難度不小,我們附近林間活動的小鳥就容易觀察一些了。其中幾種也讓鳥友們印象深刻。
灰椋鳥 攝影/夜鶴洲
先說說我們看到的幾種「成群」的鳥,在玉簪園西側不遠,我們看到一群飛過的烏鶇,共有約30餘只,這樣的一大群烏鶇在以往城市綠島活動中還不多見。灰椋鳥的身影在活動前半程也頻頻出現,但大家看到的多是4、5隻或10餘只的小群。
金翅雀 攝影/夜鶴洲
湖水岸邊金翅雀的數量就比較多了,有60餘只,看著它們一起掠過空中,飛向枝頭,場面還是很壯觀的,而且大家注意到它們飛行時翅上亮黃色的大斑塊十分醒目,極具觀賞性。
在活動結束時,我們遇到了一群前來報到的銀喉長尾山雀,約有20隻,它們身形嬌小,動作敏捷靈活,長長的尾羽讓大家僅通過剪影就能快速認出它們。
我們今天記錄的最大的一群,要數活動結束後史雪虹老師一行發現的達烏裡寒鴉了,有300餘只,在北京地區秋冬季看到的,體型較大,又成百餘只甚至上千隻活動的鳥,恐怕非它們莫屬了。
戴勝 攝影/夜鶴洲
再來說說我們活動中看到的幾種「高顏值」的鳥,有一隻飛臨枝頭短暫停歇的戴勝,有一隻在地面灌叢附近活動,偶爾飛出停在欄杆上亮相的北紅尾鴝雄鳥。還有當我們停在橋邊觀察一隻正在喝水的燕雀時,一道「藍光」穿過橋洞,沿著河道飛了過去,是一隻普通翠鳥。
普通翠鳥 攝影/夜鶴洲
讓大家印象深刻的還有梁啓超墓附近的看到的黑頭鳾,它在一株油松樹幹的中部,全然不顧大家的目光,自顧自忙的熱火朝天,我們看到它嘴裡銜著一枚松子,貼著樹皮東找找西找找,位置似乎滿意了就把松子塞進樹皮縫隙裡藏起來,有時還不忘從旁邊再選一塊小樹皮蓋一蓋,十分有趣。也不知這忙碌的小傢伙每天要儲備多少食物。
藏種子的黑頭鳾 攝影/夜鶴洲
觀鳥後半程,我們還嘗試尋找隱秘在灌叢中的鵐,但是只能隱約聽到些叫聲,並沒有太多發現,僅在龍王廟附近發現了幾隻黃喉鵐,後續活動結束後,有老師發現了一隻白眉鵐。
今天活動累計記錄鳥種3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