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最近非常不順。不僅去G20之前發生了「黃背心」運動, 鬧得灰頭土臉,而且就連去的時候,竟然都沒有「接站」的……而且根本無法安心開會,因為國內的運動已經向暴亂的方向發展了,與此同時,他還要承受著來自川普的擠兌乃至羞辱。
最新的事態發展令人不安,乃至非常遺憾——凱旋門遭「黃背心」抗議者衝擊,損毀嚴重,尤其是凱旋門博物館入口處展出的法國國家象徵瑪麗安(Marianne)雕像遭襲擊者撞毀。視頻顯示:雕像的大部分正面被砍下,其他幾名身穿黃色背心的 男子被拍到用錘子反覆敲打文物。
法國是一個以文化藝術著稱的國家,最珍貴的,就是這些文物。結果,竟然被暴徒破壞成這個樣子。1960年代的暴亂歲月,仿佛正在回歸。甚至有人擔心,會否出現法國大革命時期的風暴與血腥?
不久前爆發的所謂「黃背心」運動,本來是為抗議汽油及柴油油價高 企而起。但在油價回落至正常水平後,示威者就轉為抗議巴黎以外物價高漲、失業及地區服務支援不足等問題,繼續放火燒車與警方衝突。
恰巧這段時間在翻閱早期英國史與法國革命史。在約瑟夫·邁斯特的《論法國》一書有這樣一段話:
「法國革命中有一個最令人吃驚的現象,就是這場革命的驅動力能夠排除一切障礙。」
這就是法國社會運動非常具有爆發性及破壞力的地方。因為,在這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革命傳統的國家,「往往是法國革命帶動著人,而不是人帶動著革命。」
從法國大革命來看,最終是以拿破崙上臺終結的。換言之,只有出現了巨大的流血衝突與社會損失從而引起全社會的反思,並且出現強力人物,才有可能終結這個趨勢。對馬克龍來說,他必須讓黃背心僅僅留在黃背心的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示威者大多是生活困苦的一方,已不再相信主流政客可協助他們 發聲以改善生活。這就出現了非常危險的民粹主義暴力化傾向了。考慮到美國民粹主義將川普扶上位,支持他反移民、反全球化、打毛衣戰,當下西方世界的民粹主義潮流值得警惕。
法國的事態發展到這種程度,除了密特朗去世之後,20年來法國再也沒有出現密特朗那個高度的政治家,更遑論戴高樂了的原因,最關鍵的,是經濟出現問題。這才是馬克龍最難辦的事情。
說到法國革命,大衛·休謨在談到英國革命史說過一段耐人尋味的話:「抵禦這樣的暴風雨,國王的善良是沒用的;甚至他已經向人民作出的讓步,也被惡意中傷為毫無誠意。」
然後呢,必須出現拿破崙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