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3
對於香港懷舊的電影來說,電車更是一個無法割捨的元素。在電影《胭脂扣》裡面,梅姑飾演的如花回魂來到陽間,戲中那句:「我最熟悉的也只是電車」,是道盡滄桑。
很多年前,在張愛玲的筆下,香港還是一座華麗摩登的悲情之城,資派和背包客的塵世,既文藝又美好;後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香港成為世界性的金融商業中心,遊人在其繁華快節奏的外表下,好像只有購物,美食,娛樂和快速消費。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現在讓外人看來似繁華高速的大都市,還是保留著支撐你心底某些懷舊心緒的東西在,就像當你站在港片裡時常出現的香港島街頭,面對著摩天大樓與川流不息的人群車流,你是很容易可以看到一輛輛有軌雙層電車,伴隨清脆「叮叮」聲。
而在行駛中的電車車軸與軌道之間還會碰撞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響,仿佛在提醒你,它的古老與活力。這一種電車,只有在香港的香港島才能見到,是被香港人親切地稱為「叮叮」或「叮叮車」。
電車是早在1904年,它便開始穿梭於香港島的大街小巷。而這對於香港老一輩的人來說,電車永遠是有一種割捨不掉的情感,就好比以前在高樓大廈下迷路時,一聲清脆的「叮叮」就可以鬆一口氣,因為找到叮叮車,也就找到了回家的路。
現如今對於來到香港遊客來說,噴繪著色彩斑斕廣告的鐵皮外殼車廂,沿窗而設的木質椅,低矮的樓梯通道,不鏽鋼拉杆扶手,向上提拉的車窗玻璃的電車更像是一個讓人能夠穿梭在舊時光的利器,既能讓你在不經意間,闖進100多年前的舊時光裡,又能在這舊時光裡,感受最真實的香港繁華。
當然電車是最適合不趕時間的人群,曾經一個名叫「港漂圈」的微博帳號這樣描述乘坐「叮叮車」的體會,她說在香港,浪費時間是一種奢侈。如果你想奢侈一下,就找個溫暖的午後,坐在叮叮車上層,打開車窗迎著小風……從柴灣坐到上環,看一看香港的大街小巷,從繁華到古舊,感受這城市最接地氣的一面。」
所以來到了香港是不妨坐著電車,來一個電車全景遊,坐上那趟「帶有目的」而出發的電車。和普通電影車不一樣,電車全景遊是仿照了1920年代的「半敞篷」的設計風格,共同串聯起了香港島地區中環、灣仔、太古維多利亞港沿岸等幾大重要區塊。你可以隨意選擇現行的6條線路,然後找一個電車上層靠窗這樣適合「高瞻遠矚」的座位坐下,讓它帶你穿梭於那些曾經出現在電影和小說中的街道。
看街道上各色商鋪和接踵摩肩的人群,看街上無數電視劇出現的霓虹燈招牌,任由車水馬龍和各色街景,混合著行人指示燈的嘟嘟提示音、街道嘈雜聲,通通肆意地向你撲來,你會覺得在香港這個快節奏城市裡,在車上的緩慢是可以品味到香港繁華鬧市中的人情味,而熙攘的香港也因為有了電車,變得緩慢而溫柔。
- END -
版權資訊
圖文內容源於網絡
主播|郭雨
如轉載請聯繫聽遊後臺
喜歡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微信號:tingyou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