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廣東人愛吃
酸甜苦辣鹹皆為盤中餐
但平時常見的食材
其實並不一定就那麼安全
東莞的一位女子就萬萬沒想到
一道普通的木耳
竟然變成「奪命木耳」
事情經過
據東莞時間網消息
近日
東莞市一位34歲的年輕媽媽
將木耳浸水泡發5~6小時後煮食
隔天繼續食用剩餘木耳
資料圖。圖源:攝圖網
然後噩夢就開始了!
她開始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噁心、嘔吐、腹痛、拉黑便.
隨後被送進了東莞市中醫院ICU治療
醫生判斷為急性肝功能衰竭
考慮到高昂的醫療費用
女子隨後被家人轉送至老家治療
但由於毒素引發身體各器官衰竭
最終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戳視頻看更多▼
視頻來源:梨視頻
看完這個新聞
很多小夥伴都震驚了
吃點木耳就這麼嚴重?
答案是:是的!
小小木耳
處理不當會引發食物中毒
嚴重的甚至會致人死亡!
DV君查閱資料發現
近年來黑木耳中毒的病例
並不少見
其共同特性都是
黑木耳一般泡發了2天以上
木耳本身並沒有毒素,但如果它在水裡泡的時間過長,再加上天氣潮溼、周邊環境不乾淨(比如浸泡容器沒洗乾淨、留有食物殘渣),木耳本身攜帶的「椰毒假單胞菌」就會大量繁殖,分泌出劇毒的「米酵菌酸」。
而米酵菌酸中毒無特效解藥,中毒後會出現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痛等,嚴重的會肝昏迷或者死亡。
做菜之前
你會把幹木耳泡發多久?
一小時?
三小時?
還是一整天?
事實上,泡發和烹飪黑木耳過程中
有一個致命的錯誤
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
好好的木耳變了要命的毒藥
其實就是一個關鍵詞
↓↓
泡發不當
木耳泡的越久
菌落總數數量越多!
泡了24小時的木耳所含的細菌
比只泡了1小時的木耳
高出2700多倍!
不想吃木耳的時候
吃進大把細菌?
泡發木耳的正確「姿勢」
春夏秋季,適宜用與室溫相同的水溫,而冬季則需要用30-40度的水溫進行泡發。
泡發黑木耳和白木耳的時間略有不同,黑木耳需要泡發3-4個小時,白木耳的膠質比黑木耳要多,所以泡發時間要長一些。
泡發好的木耳在冷藏條件下保存不宜超過24小時。
有出血性疾病、腹瀉者的人應不食或少食;孕婦不宜多吃。
夏季食物問題頻發
街坊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
↓↓
食物極易變質
吃東西一定要選擇新鮮的
不要因為扔掉可惜
反而惹上大麻煩
平時應儘量縮短木耳的
泡發時間
或覆一層保鮮膜、放冷藏室泡發
一旦出現異味、糟爛等情況
不要食用
一旦感覺不適
應儘快就醫!
部分資料來源:東莞時間網、東莞疾控,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