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新加坡中央區城市設計》
國土面積724.4平方千米,人口570 萬,人口密度達7915.7人/平方公裡,位居全球第一,絕對趕超排名第二位的孟加拉國,就連平時我們印象中人口眾多,擁擠不堪的印度,人口密度也僅是新加坡的1/20不到。
說到人口密度,大家一定會把它和城市的擁擠度聯繫在一起。可是各國的表現卻不同,上榜的幾個國家,有的以嚴重的擁擠、密集的人流被世人熟知,有的看上去依舊井井有序……(我發誓,客觀對比,無踩一捧一意圖🌚)
新加坡鐵路
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一的新加坡看起來並沒有排名第5位的印度擁擠,這不禁讓小編發問,新加坡是擁有了什麼可以把人變沒的魔法嗎?
在小編的想像中,人口密度位列全球第一的國家怎麼也得是這樣吧。👇
還真別說,新加坡,還真的有過這樣擁擠混亂的時期。這張照片就是上世紀新加坡的街頭的映像,人流攢動,房屋緊密,車輛穿梭,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街頭的喧囂和燥熱。同樣擁擠的還有碼頭。
歷史上的新加坡碼頭
可是這樣的新加坡,卻在如今大變了樣貌。車輛與行人分治,秩序井然,碼頭只有零星的幾個船隻,基本看不到人流。
如今的新加坡街頭
如今的碼頭
如果說真有一種魔法,可以將一座城市改造得如此美麗、整潔,那估計就是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大法了。城市的規劃就如同家中的收納一樣,東西不變,人口不變,只是把資源放在了合理的、科學的位置,就可以起到截然不同一樣的視覺效果,創造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新加坡顯然在這方面展現了足夠的功力。這與一位設計師密切相關,那就是新加坡城市規劃之父——劉太格。
他的規劃改變了新加坡的樣貌,帶給了人們有序的生活,也為新加坡成為一個高度現代化的國家打下了基礎。
所謂衛星鎮,宛如一個區域的文化、體育、餐飲、娛樂、生活的集合體,步行5-10分鐘的距離內就有一個公園,可以放鬆娛樂,商圈就在不遠處,可以購物吃飯,學校也距離很近,接送孩子都非常方便……
新加坡規劃中的四大區域中心及衛星鎮圖解 From 網絡
衛星鎮可以有效地把人們集中在社區,人們在這裡就可以滿足生活中幾乎全部需求,所以沒有必要再到城市中心,造成擁堵。
這種方法減少城市某個地方的人流爆滿現象,打一個比方就是,人人家的附近都有一個大超市,那麼城市中心的超市的人流壓力就會減輕。
為了讓城市看起來不擁擠,新加坡還採用了大量的開放式建築,一眼望上去,再也不是厚重、沉悶的感覺,鬱鬱蔥蔥的綠植掩映下,創造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開闊空間。新加坡還在學校、住宅、醫院修建了很多的連廊,人們不再依靠人行道去往各個地方,人們可以在各個建築裡面隨意穿行,陰涼舒適還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路途。提到新加坡,就不得不提到大眾捷運系統 (Mass Rapid Transport,簡稱MRT),和我們所說的地鐵相似,是目前世界上最為發達、高效的公共運輸系統之一。MRT線路圖 From 網絡
當前有113個地鐵車站,148.9公裡的標準軌距線路。系統分5條路線,互相聯繫各個角落,通往數個觀光勝地,公眾只要查看站名記住其顏色及號碼就可以輕鬆通行。而且,每一個站點都入駐了各大住宅區,CBD。也就是說,你家與軌道交通站點以及單位與軌道交通站點的距離只需要步行10分鐘。而且,新加坡還規劃建設29公裡長的地下線路來連接各個MRT站點,這樣就可以實現站點間的無縫銜接。 正是有地下交通的暢行無阻,高效直達,才沒有了街頭擁堵的局面。由於國土面積匱乏,所以就轉換思維,在縱向上拓展可用面積。不僅實現了地下立體網絡,如同管道建設一般整齊有序,環環相扣,還實現了建築物內部結構的有效規劃,合理地分散人流,營造散而不亂的有序局面。用科學的思維,給城市做一個「收納」,新加坡的智慧,值得被更多國家點讚收藏。竹盟Edu是由北美十年,耶魯大學的熊貓君創立的留學工作室,主要提供文書,申請,面試輔導,套磁輔導,雅思課程等服務。如果你有任何關於留學方面的疑問,歡迎添加小助手微信,我們為你出謀劃策~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