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宏遠」是智能生產、智能物流、智能營運、智能能源、環境安全及智能產品的系統性結合,再通過物聯網,建立起自己的創新營運模式,將製造端的人(生產效率及質量績效)、機(設備狀態、生產運作及維護保養)、料(帳物管理、入料質量及儲存環境)、法(現場屏幕、精益生產及生產安排)、環(實時環境監控)連結起來,促進全生產流程最優化。進一步來說,就是從製造端生產線開始全面導入計算機整合製造系統CIM、製造執行系統MES、智能化結合ICT與虛實整合感控平臺CPS,達到廠房全面自動化;運用物聯網技術,將實時信息整理、整合數據、有效管理生產線、降低成本與能源消耗,進而大幅度提升效率及品質。
為能達到快速交貨、實時服務、提供少量多樣定製化商品,以滿足顧客需求,宏遠建立了自己的核心信息整合平臺,打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不僅ERP升級,亦採用SAP最新S/4 HANA系統,將人、裝置、商業網絡串聯起來,進一步分析大數據,進行預測與仿真來穩固競爭優勢。「工業4.0」的內涵,就是信息、精益管理與節能的整合。
目前,宏遠的織布廠、染整廠及紗廠皆啟動了工業4.0,以智能化來解決複雜的問題。以宏遠織布廠來說,已達成整經機全程監控自動化,未來願景是要建構智能整合感控系統,應用通訊技術打造出生產線的移動網際網路(訂單系統網際網路與生產系統網際網路)等。宏遠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其整合技術團隊開發的染助劑自動配送系統,結合ERP和MES信息,並進一步優化染程。過去,想生產出一款時尚流行的面料,必須先在染整機上調好客戶要的顏色,並依序稱量特定比例的染料、人工配送染料等,染出錯的顏色是常有的事,更不要說是特殊布種,一旦顏色不符合客戶所需,面料就要返工,造成資源浪費也增加環境負擔。然而,宏遠藉由中央控制系統來智能化稱量染助劑並攪拌運輸,不但節省人力與藥劑用量,提升對色率(由87%增加至90%)及染色產能(提高20%),也降低了返工率,整體來說,每月節省190萬新臺幣,約18個月左右就能收回成本。這不僅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生產力,更可提前預防維修,優化生產工藝。
葉清來認為,智能化是應對人口數量減少與老齡化的最佳方法之一,不僅能有效降低成本與人力,提高產能,還能達到資源使用優化。去年宏遠已經完成臺灣廠智能化,接著,要將此模式複製到上海及泰國的工廠,未來更要推廣至全球化。葉清來表示,工業4.0分為工業4.0設備的銷售及生產線的串聯兩種。傳統製造業要轉型成為智能企業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除了系統與設備的連結、系統與系統的溝通,更要將內部與外部連接起來。「做,就對了!」此外,葉清來強調,單打獨鬥是無法成功的,以宏遠為例,目前已經投入約3億~4億新臺幣在工業4.0上,除了內部各廠有共同的願景,預計今年要將超過30家的合作廠商結合起來,如此才能朝工業4.0的願景邁進。
永續力:
實踐7R修練,創造三重盈餘
「永續經營」在紡織業界已是熱門的議題,有些紡織企業早已將此作為經營之道,也有越來越多企業投入到此領域,而說到永續、綠色、環保,就不能不提及宏遠。葉清來表示,過去自己對環境保護並不關心,是個典型的工業主義者,然而讀了《綠色資本家》這本書後,思維出現很大的轉變,了解到做生意也能兼顧生態,達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此後,「永續」便成了葉清來經營的核心理念,宏遠也在2007年啟動了ESM(Everest Sustainability Model)永續發展模式,開始綠色旅程的探索。葉清來飽讀超過200本與永續相關的書籍,不僅僅是讀完而已,更將理念逐步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