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當初因為腦梗塞病倒,日常生活必須倚靠輪椅。我把自家改裝成無障礙空間,努力扛起照護責任,但說實話,真的很累。我有考慮利用日間照護減輕負擔,可是母親不願意,若是硬送她去,我也會感到愧疚……」
G小姐(四十多歲的上班族),三年前開始照護因腦梗塞而半身不遂的母親。當初慶幸母親好不容易挽回性命,下定決心自己扛起重擔,照護不太好相處的母親, 但實際比預想的辛苦。
受到長期睡眠不足所影響,她不僅容易感冒,也因為不堪壓力而狂吃甜食,導致體重增加。G小姐有一位同樣在照護親人的朋友,平時有請照護員來家裡,也善用日間照護服務,所以她建議G小姐也利用這類服務。「如果能請人幫忙,該有多輕鬆啊……」G小姐心想,但是煩惱不知怎麼跟母親開口。
許多人不願意將照護家人的責任假手他人,決心自己一肩扛起的人,很容易覺得照護不來是因自己能力不足。可是,再這樣下去,G小姐自己會先倒下, 大部分照護屬於長期抗戰,慢性睡眠不足及過勞都會耗損身心。
因此,千萬不要一個人默默承受。G小姐擔憂「如果跟母親提到照護機構,可能會傷了她的心吧……。」建議坦白對母親說出自己的心情:「我好累」、「我好痛苦」、「我一個人撐不下去了,很想找人來幫忙。」
朋友W也是如此,長達十二年的照護生活使她疲憊至極,長久以來第一次在母親面前崩潰大哭:「我不能再跟公司請假了,讓我送您去日間照護機構好不好?」「我希望使用短期居留照護幫忙照顧,您能不能體諒我?」
當她坦白說出自己的煎熬後,母親的表情頓時緩和。過去總是大喊:「要把我送去機構,我寧願死!」如今也開始接受日間照護服務了。
「過去讓你那麼辛苦,真對不起。媽媽也會努力的。」
做父母的並不樂見女兒為了照護自己而向公司請假、甚至辭職。父母也不願意給孩子添麻煩,而是希望為孩子付出。
然而,有一點須注意,使用服務時不要拿父母當藉口:「我是為了媽媽好。」而是向父母表達自己飽受煎熬、亟需協助的心情:「我需要幫助。」
即使決定藉助照護機構,突然前往也許會使當事人及家屬感到不安。提前向照護管理專員諮詢,多參觀幾間不同類型的機構。例如積極引進各項運動、偏重活動的機構;或是以靜養為訴求的靜態機構。
大部分人通常覺得待在自家較好,但是照護機構會提供注重營養均衡的餐點,也有熟練的照護員協助沐浴、推輪椅與如廁,不少人因此備感舒適。
就算剛開始不習慣,但因為身邊有一群可靠的專業人士,觀感也隨之改變,令人安心。有許多人起初百般不情願,如今則十分期待前往相關照護機構。
相關內容:如何選擇一家託付終生的養老院?這本書給出了49條建議
與其把自己關在家裡,不如前往相關照護機構與其他人交流,接受刺激,更能愉快度過。面對陌生的場所及未知的體驗,每個人難免會惶恐不安,心生排斥。因此,不妨事先參觀看看。
此外,真的需要使用日間照顧等服務時,往往會因為住在外地的手足或親戚的閒言閒語而猶豫不決:「不考慮繼續在家照護嗎……?」請不必理會。唯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懂得照護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