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作衝突,連著兩周沒回老家了。這周六晚照例回去晚飯了,不同的是,家裡沒有了「來福」。本來兒子到外婆家第一件事就是和「來福」打個招呼,現在不見了「來福」,難免有點失落。
前段時間就聽爸媽說起,說有人看上了「來福」,說是給人家山上看護養殖場了。兒子問我,明明心裡捨不得,為什麼外公外婆還要把「來福」送走啊?其實我懂的。因為爸媽年紀大了,心裡有些想法不想去面對,不用言語說出來。曾經「來福」出走的時候,爸媽就說過,狗是很通人性的,很善良的,在終老的時候不願意在主人家,會不吃不喝,會自己走到田野裡結束自己的生命。當時就想著會不會是它覺得自己身體不行了,自己主動走出去的呢?媽媽說,她曾經就看到蒲塘姨媽家的狗就是這樣的。因此,他們覺得「來福」歲數也不小了,他們不願意見到這樣的結局,不如早點送人,省得去面對這一幕,到時候它又走了,你找還是不去找呢?這樣的處理,也不失是一種情感上圓滿的迴避性方法。從這個角度去想,我很理解爸媽,也認可這樣的解決方式。總有一天要分別,但也儘量讓彼此多一點美好的餘地與空間吧。雖然,它只是一隻狗狗而已,但它也是一個相伴七年多的生命。在這七年裡,比我們這些子女陪伴的時間長的多啊,人非草木,豈會無情!
在飯桌上,爸爸嘴裡一直和我們聊著「來福」,其實是在訴說他的牽掛與思念。他說,現在多餘的飯菜「來福」都吃不上了,到了別人家裡一定沒有我們家裡豐盛啊;悅悅囡(我侄女)還不知道「來福」送人了,要是知道了一定會傷心的哭,一定會責怪我們的吧;還回憶說,「來福」無比聰明,只要聽到他的聲音就一定很服帖,又說如果不是反覆考證過是去看山的,我才不舍的送出去呢!說那主人家是再三保證,絕對不是拿去賣狗肉的。接著又回憶「來福」出逃那次自己是找的多麼辛苦,身體就是那兩天風雨中凍壞了,累壞了……好像一個多小時,就是一直聽他在念叨著「來福」的一切,就如在回憶一個老友……邊說邊是老淚縱橫。
開心爸爸說,要不我再去抱一隻小的狗狗回來,重新養一隻吧?老爸老媽都連著搖頭說,不要了不要了,養動物太傷感情了,還是不要養了,不要養了……
聽著,看著,我心裡、喉嚨裡都酸酸的。爸爸已經不再是的當年對我們嚴詞厲色的爸爸了,他內心的柔軟已經藏不住了,常常一說到人和事,眼淚就難以自已。隨著年紀的增長,歲月的磨礪,身體的老去,外表的剛硬與稜角都已經褪去,漸顯的是內心真實的、脆弱的情感世界。爸爸是非常心慈善良的,也是很重情重義的,作為兒女,我們都很懂他真實的世界。
七年多的時間,對於動物,不算短,對於人來說也不算很長,但對於情感來說,這足以深厚!因為看著爸爸對「來福」的想念,所以才有了我今天為了記住「來福」曾經相伴的觸筆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