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雅在河北博物院進行志願講解
2013年11月24日下午5時,在從北京出差返回石家莊的高速上,王靜雅接到了河北博物院通知她參加講解志願者的面試電話。2018年11月24日下午2時,「牽手歷史——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評選」結果在福建省福州市公布。當時,王靜雅正準備前往北京良鄉參加一個會議。她的手機頻頻震動,祝賀她當選的信息從福州的會場和全國各地的朋友、同事以及家人的聊天框湧入。從一個博物館「小白」到當選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王靜雅用了5年時間。中國博物館十佳志願者之星稱號的獲得,對王靜雅來說既是肯定也是激勵,激勵著她在博物館志願者講解員這個崗位上精益求精。然而,在成為一名講解志願者之初,王靜雅也曾想過放棄——周末睡不了懶覺、不熟悉講解內容、自己不擅長溝通等等,她為自己找了很多理由。但在一次去北京的博物館考察時,王靜雅遇到了一位國家博物館志願者講解員,當看到那位講解員生動、鮮活地將歷史娓娓道來時,王靜雅被他身上那一股說不出的力量吸引了,讓她情不自禁地跟隨他的講解徜徉浩瀚歷史。那一刻,她終於明白——因為熱愛,所以專注。自那以後,王靜雅在工作之餘,不是在博物館,就是在去博物館的路上,凡是與博物館有關的一切,慢慢地融入了王靜雅的生活。「2020年的上半年對我來說是一段非常難忘的經歷。因為疫情,博物館閉館了,作為一名志願者講解員,我暫時『失了業』,這讓我很不習慣。」王靜雅問自己,「閉館了怎麼辦?」閒不下來的王靜雅思考「求變」。線下交流的方式無法進行,她開始嘗試與大家線上相約,開展一些和博物館相關的工作。據王靜雅介紹,自3月份開始,她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相繼推出了十幾期「雲逛國寶」「雲逛博物館」主題文章,還有免費的音視頻和公開課。在「雅子同學」的公眾號內可以看到,戰國中山國柱帳帽與金銀項圈、錯金銀虎噬鹿銅屏風座、銀首人俑銅燈等文物被王靜雅用通俗易懂、詼諧幽默的語言描述出來,讓讀者不禁沉迷其中。「除此之外,我認為上半年最有意義的事是開通了自己的抖音帳號,專門做一些與博物館有關的短視頻分享。」同時,王靜雅在工作之餘還去了陝西、甘肅以及河北的一些博物館參觀。「國慶節期間,我會在博物館繼續進行志願講解,和我的那些大朋友、小朋友準時相約。」王靜雅說,自從去年嘗試做了9節博物館兒童啟蒙公益課後,她受到了很多小朋友的歡迎。在今年閉館期間,不少孩子通過爸爸媽媽的微信問王靜雅什麼時候能再去博物館上主題課,有的還約她一起去逛外地的博物館。其中有個7歲的孩子跟著她逛了一年博物館,7月份省博重開後第一時間就讓媽媽帶她去,還說長大想做考古學家,這一切都讓她覺得志願者工作很有意義。談及下一步規劃,王靜雅表示將系統地做線上博物館主題的短視頻分享,並準備在今年11月參加一檔文博類節目的錄製。「當然,還會繼續我的『刷館之旅』。」「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懂得太少,但博物館已經嵌入了我的生活。所以我想,我會一直做下去,多讀書、多遊歷,繼續用心講好文博故事、講好河北歷史。」文章製作:北京市青少年志願服務協會 新聞媒體部
文章發表:北京市青少年志願服務協會 新聞中心
文字轉載:志願河北(微信公眾號)
排版編輯:鮑睿琦(新聞媒體部 微信平臺組 信息發布員)
責任編輯:陳雪琴(新聞媒體部 副部長)、侯宇翔(新聞中心 新媒體中心 微信公眾平臺負責人)
審核批閱:趙宇波(會長)、何冰芳(新聞中心 新媒體中心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