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參加完第一季的《我就是演員》後,一度想放棄。
那時,她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覺得自己沒天賦。
「太差」。
「這不好,那不好。」
之所以沒放棄,是因為她覺得,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像演員一樣涵蓋所有。
她越琢磨,覺得越深不可測。
越深不可測,越迷戀。
就像一個無窮的宇宙,她站在那個入口,貪婪地打探裡面的風光,想一生都在其中暢遊。
她對此非常敬畏。
也恢復一個演員的天真:不求坐攬星辰,但求多看幾分星光。
2020年,她第二次來到這個舞臺。
並不怕。
只是心有不甘。
第一次她的表演被貶低。
這一次,她覺得再沒什麼可失去。
背水一戰,或許還有生機。
這幾年裡,她的機會並不多。她不是驚豔的演員。但還算有信念,對職業有著發自本心的端肅。
在剛剛播出的這期裡,章子怡因為一些藝人的不認真,罕見發怒,「演員不是一個低級的職業,不要人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但也有人認為,演員不應有門檻,廣納賢才,才遍地開花。
對此,李晟的見地是,表演或許人人可以。但職業演員容不得造次。
你必須敬。
必須誠。
也必須足夠有天賦,和足夠努力。
只有如此,才會專業。
在職業演員這條路上,其實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笨拙而緩慢地,在這個領域下苦功。
哪怕天賦異稟。
哪怕祖師爺賞飯吃。
同樣不能懈怠。
你偷不了懶,忽悠不了人。有沒有本事,有沒有下苦功,一亮相,一出手,觀眾全知道。玩不了虛的。
她極其認真。
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在家裡,看書,站在鏡子前與自己對戲。演得不好,就不留情面地罵自己。
對久了,
經紀人都覺得,她自省過了度。
在選擇3種東西代表自己時,李晟選了貓、仙人掌、漫畫書。而見證她一路走來的經紀人,則為她選擇了鏡子。
「因為你總是在反省。」
這種錙珠必較的高要求,令她逐漸有了高評價。
她在《我就是演員》裡亮相時,有導師說:「我覺得她特別用心,就已經用心到極致的一個女演員。」
而在與包貝爾搭檔《最愛》時,她花大量的時間去琢磨角色,背臺詞,理解「商琴琴」的愛與怕,喜與悲。
「她一個人戴著口罩,戴著帽子,也沒化妝,在那裡一遍遍地走.」
播出後,她獲得高評,「章子怡給李晟滿星卡」的詞條也上了熱搜。
她並沒有飄到半空。
始終謙遜,拎得清自己。
「也沒有滿堂彩.」
「後面還是有很多問題沒解決.」
她坐在你面前,語氣溫和,誠懇面對問題。
同時,節奏緩慢地談論表演的內涵與外延,也談論自己的來與去,整個人看起來柔軟又堅定。
在《我就是演員》的排練現場,觀眾看不到的地方,有另一個江湖。在李晟看來,「演員非常簡單」,他們關注的焦點,甚至不是哪個演員好,哪個劇好,而是「這個戲這裡處理得很妙,這個眼神絕了」.見證她從第一季走來的章子怡,在錄製現場公開說:「我之前是見過李晟表演的,進步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