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毒品通過罌粟等植物提取,包括鴉片、嗎啡、海洛因、大麻、古柯鹼等。
合成毒品是相對於傳統毒品而言的,由人工化學合成,包括冰毒、搖頭丸、麻古等,此類毒品直接作用於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對人的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造成的精神依賴更為強烈,「一朝吸毒,終生想毒」。
近年來為禍甚烈的新精神活性物質也要引起注意,如K粉(氯胺酮)、合成大麻素、卡西酮等,具有強烈的興奮和致幻作用,吸食後會引起偏執、焦慮、恐慌、被害妄想等反應,由此誘發的惡性暴力犯罪案件屢有發生。
除了以上毒品外,目前社會上還出現了不少善於「偽裝」的毒品,對青少年更具欺騙性。
「阿拉伯茶」:恰特草,主要活性成分為卡西酮,稍不注意就會以為是茶葉或青菜。
「奶茶」:衝泡後散發奶茶香味,卻混合了冰毒、K粉,毒性巨大。
「跳跳糖」:遇水即溶,香味都與跳跳糖相似,喝一次會長時間處於興奮之中。「浴鹽」:一種新型致幻劑,顏色五彩繽紛,極具誘惑力。「乾花」:花葉上浸泡了毒品K3,毒販會說這只是一種好聞的花,使人在不知不覺中吸毒。 下圖的餅乾、軟糖、蛋黃派、果凍、巧克力、香菸,其實都是毒品的「偽裝服」。
了解更全面的毒品預防知識,請點擊此連結→國家禁毒辦權威發布毒品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