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十月,我在上海第一次見到了上海青年收藏家巴借。雖然我們在網上結識已久,但謀面還是第一次。。。。沒想到,他竟出手送我這麼貴重的禮物。這也是我小時候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最高級的玩具。
建造模型,這個詞聽起來太同質化,甚至都沒有特點,這也是這個款玩具當年風靡一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卻後來沒有多少人還能叫出它的名字的原因。
小的時候不知道這個玩具在國內竟然就有七款之多, 更不知道這個玩具在海外更是有十多款及N多不同年代的版本。
對於我來說,哪怕是零號(傳說中的國內最低版本),也足夠吸引我了。我的印象中大概是八五年八六年的時候,也就是我小學二三年級時,父母買給我的, 當時愛不釋手啊。而且父親會很耐心的教我,和我一起搭建各種模型。當時就覺得這個玩具太高大上了。
事實上,直到我後來大了,基本不玩玩具時,我還是覺得這個玩具是童年最高級的。充滿了智慧,力量,美感,而且金屬的顏色也很亮,很有質感。
我收到這個玩具,感覺太過貴重,忐忑不安。後來還是決定,把它送給父親,畢竟當年是他買給我這個玩具,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紀念吧。果然,父親看到它,特別的感慨。
國慶探親,我又把這個玩具拿出來,好好欣賞了一番,雖然是八十年代的老東西,難得巴借保存的那麼新,實難相信。
關於這套東西的一些展示,都收錄在巴借弟早年的宣傳手冊《玩具印象》中,大家小時候都玩過嗎?
最後想說的是,總是能收到全國各地的好多朋友的珍貴禮物,大多數都是錢所不能買來的。比如這款歷時一年多純手工捏制加工的軟陶作品。就是吉林的懷舊高手高產俠弟弟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我激動了一個月,最後感覺實在承受不起,經與原作者@高產俠 協商,在半年之後,轉贈給了北京的卡通藝術博物館。獨樂樂,不若眾樂樂,對吧?
有人總會問,懷舊乃至眾籌的樂趣究竟在哪裡,大概這些都是答案的一部分吧。。。
對懷舊動漫感興趣的朋友們,歡迎後臺留言,入群交流。
【童話往事:中國譯製動畫片(1979-1992)叢書介紹】
「童話往事」創作團隊花費8年多的時間,採訪了130餘位當年的電視工作者和配音藝術家,期間還前往中國國家音像資料館、上海音像資料館、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廣東電視臺,以及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廣東省圖書館等全國十多家圖書館,調閱和查看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以及珍貴視頻。書中對1979年至1992年間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熱播過的主要外國動畫電影和電視動畫片進行梳理與回顧。內容包括這些動畫片在原出品國的製作播出情況,以及引進中國後的譯製、播出情況和社會反響、觀眾回憶等。叢書涉及作品粗略統計約150部。以中央電視臺和中國各省市兩級電視臺首播的時間順序為序,每篇介紹一部片子,兩卷總計約67萬字、500餘幅圖表。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中國大陸引進播出外國動畫片的時間路線圖。
1、對全書回顧的約150部外國動畫片當年的引進人、譯製者、配音員等歷史親歷者,在每一篇撰文時均以不同方式進行了相應的採訪,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史料,生動鮮活的採訪內容定會令讀者感觸良多,讓我們更好的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精神風貌。
2、在梳理和回顧每部外國動畫片之餘,做適當的延伸,通過大量的圖表、注釋、附章等形式,以及章節概述等,對當時與作品製作、引進、播出相關的歷史、文化、社會事件、政策法規加以盤點介紹。信息豐富,史料翔實,是從業人員及研究學者理想的參考資料;
3、早年引進的一些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經典之作,由於部分作品較為冷門,作品情況及所屬公司情況曾長期為國人或動畫業界所忽視,國內鮮有介紹,此次,叢書就其製作發展史、作品特色、品牌營銷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均屬國內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