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辛格在2004年視察印度第一大城孟買時,曾發下豪語:「孟買在數年時間內將出現驚天動地的變化,使人忘記上海,轉而只談孟買。」他的目標是讓孟買在2015年超越上海。當然這只是政治人物的口頭支票,不能當真。
2008年,由於《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奧斯卡金像獎名片一夕爆紅,讓從來沒有去過印度的人對孟買貧民窟的實況大開眼界。不過在當時孟買的1400多萬人中,有60%的人是住在貧民窟。有一個叫達拉維的貧民窟,緊靠著孟買金融中心,可能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居住著100萬人,每一個人平均居住面積不到3.3平方米,沒有正常供水,平均1 400多人使用一間廁所,蒼蠅亂飛、老鼠橫行,各種傳染病頻發,堪稱人間煉獄。
孟買的貧民窟裡有很多民間志願者組織,真心誠意地為貧民服務,例如辦教育與提供醫療服務等,但真正在貧民窟裡呼風喚雨的勢力是黑社會老大。黑社會控制水電,掌握像奴隸一般的童工與娼妓,他們長期包養警察,還與政客勾結,讓孟買的貧民窟成為一些政客的穩定票倉。孟買市政府過去15年推動的貧民窟改造計劃,像蝸牛爬行一樣慢,還比不上重慶市一季的棚戶改造進度。
孟買在印度經濟體系裡的核心地位,與上海相當。孟買集印度金融中心、經貿中心、海運中心與創意產業中心於一身。這裡匯聚了印度將近一半的財富,高達92%的股票在此交易;這裡也是印度對外貿易的中心,全國一半的進出口貨櫃都經由孟買港吞吐。孟買的影藝娛樂事業特別發達,音樂廳、藝廊、劇院與夜總會不計其數;這裡更是電影工業中心,別號「寶萊塢」,每年製作1 000多部影片,數量上已超過美國的好萊塢。
孟買的人口規模遲早會超過上海,不過在城市建設上,孟買想要追趕上海,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上海現在已經擁有世界級的基礎設施,而孟買的基礎設施仍停留在第三世界的水平,還有將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貧民窟。根據麥肯錫公司在2010年所做的估計,孟買在未來十年需要投資2萬億盧比,大刀闊斧改造城市基礎設施,才有可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但是孟買很難複製上海過去20年的神速建設。
首先,中國高效率的政經體制可以大幅縮短公共建設的時間。上海建設一條地鐵線,從規劃、徵收、發包到完工平均只要4年,這在行政效率低下的印度是不可想像的。其次,孟買根本沒有足夠資金全面改造基礎設施。中國的一項制度優勢,就是都市土地原來都是國家擁有,地方政府是靠「土地批租」來籌措基礎建設資金的。例如,上海浦東新區開發完全不靠中央政府的財政挹注,由於當地的土地批租價格不斷上升,政府的建設財源就滾滾不斷。
孟買有大批紡織廠用地可以再利用開發,不過這些土地是由地主直接轉賣給民間開發商,造就不少富翁,但對地方政府的財政幫助有限。中國絕大多數城市建設所需要的公共設施建地原來就是國有的,只需要給予原使用單位或當地農民拆遷補償或土地交換,不需要經過漫長的徵收程序。
過去中國在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優越性時,很多人無法理解,但將上海與孟買兩相對照,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何有學者主張,中國經過前30年的社會主義階段並非全然是一場歷史錯誤。社會主義讓城鎮土地全面國有化,改革開放又讓國有土地重新進入市場,成為最重要的資本來源與城市建設資源,此乃中國城市得以快速發展的獨門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