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網絡虛假訊息 美國名流群星響應「拒發文」

2021-02-25 佛恩浩蕩

美國實境秀明星金卡戴珊15日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響應「拒用仇恨牟利」(Stop Hate For Profit)運動。(圖片來源:Mike Cohen/Getty Image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6月17日美國民權團體發起「拒用仇恨牟利」(Stop Hate For Profit)運動,抵制社交媒體臉書(Facebook)的「言論自由」政策,助長了假新聞和網絡暴力。該抵制行動已迅速獲得許多大型企業支持,如今準備將這股運動擴展到全球,以加大要求臉書移除仇恨言論的壓力。

美國實境秀明星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 West)15日於推特宣布,為了響應「拒用仇恨牟利」(Stop Hate For Profit)抵制運動,自16日起她將暫時「凍結」臉書以及Instagram帳號24小時做為抗議的手段,施壓全球最大社群媒體公司打擊仇恨和假消息,並試圖透過實際行動激勵更多人加入抵制行列。

#StopHateForProfit「拒用仇恨牟利運動」

美國實境秀明星金卡戴珊在推特上發文響應「拒用仇恨牟利」(Stop Hate For Profit)運動。(圖片來源:David Livingston/Getty Images)

今年5月,美國黑人男子佛洛伊德(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事件,引爆反種族歧視示威浪潮。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5月29日針對大規模抗爭發表貼文,寫道:「當搶劫開始,射擊就會跟著開始」(When the looting starts,the shooting starts)引爆爭議,推特(Twitter)事後以該則推文「推廣暴力」,違反推特社群準則為由將其隱藏,反觀臉書(Facebook)卻對同樣的貼文內容視若無睹,群眾怒火也因而延燒到社群媒體。

針對臉書處理仇恨言論的消極作法,美國包括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與民權倡導組織Color of Change等,6月17日共同發起「拒用仇恨牟利」(Stop Hate For Profit)運動,呼籲全球企業至少在7月份拒絕於臉書上投放廣告,敦促臉書更積極阻擋平臺上的仇恨言論與不實訊息。

群星響應#StopHateForProfit 

I love that I can connect directly with you through Instagram and Facebook, but I can’t sit by and stay silent while these platforms continue to allow the spreading of hate, propaganda and misinformation - created by groups to sow division and split America apart pic.twitter.com/XkxzABn7qw

— Kim Kardashian West (@KimKardashian) September 15, 2020

在Instagram有1億8800萬人追蹤的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15日在推特(Twitter)發文表示,雖然自己很享受在臉書(Facebook)以及Instagram上與粉絲的互動,但是「在這些平臺繼續允許散布由某些組織製造出來,用以分化、分裂美國的仇恨、宣傳和假消息之際,我無法袖手旁觀。」「社群媒體上的錯誤資訊會嚴重影響總統大選,甚至損害我們的民主自由。」

美國演員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也同樣加入該抵制行動。(圖片來源:Kevork Djansezian/Getty Images) 

除了金卡戴珊,同樣加入該抵制行動的明星,還有美國演員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凱莉華盛頓(Kerry Washington)、「浩克」馬克盧法洛(Mark Ruffalo)、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凱蒂佩芮(Katy Perry)、麥可B喬丹(Michael B.Jordan)和英國喜劇演員沙查・巴隆・科恩(Sacha Baron Cohen)等人,皆貼文呼籲臉書採取更多行動,防範仇恨言論和不實訊息。

超過千家企業響應抵制運動

目前已有超過千家企業響應抵制運動,福特汽車(Ford)和愛迪達(Adidas)6月29日宣布停止在臉書投放廣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根據活動網站,目前已有超過千家企業響應抵制運動,福特汽車(Ford)和愛迪達(Adidas)6月29日宣布停止在臉書投放廣告,美國本田汽車(American Honda)、聯合利華(Unilever)、可口可樂(Coca-Cola)、星巴克(Starbucks)、微軟(Microsoft)等之名企業也相繼加入杯葛行列,聯合利華甚至宣布將持續抵制臉書,至少到11月3日的美國總統大選為止甚至更久。

臉書如何回應?

臉書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圖片來源:Alex Wong/Getty Images)

臉書對此表示,公司已花費了數十億美元與外部團體合作,共同審查平臺內部的安全政策,刪除含有仇恨言論的貼文,並且會進一步封鎖宣稱「來自特定種族、國家、宗教信仰、社會地位、性傾向、性別認同或移民身份的人們,會對他人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的廣告內容。

臉書執行長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在聲明中表示稱「2020美國總統大選將至,臉書將會盡全力採取防範措施,保護大眾的安全外也會保持消息流通。」然而「拒用仇恨牟利」(Stop Hate For Profit)主辦方卻認為臉書沒有正面回復主要訴求,更有逾千家企業在其後加入抵制行動,臉書的股價也因此持續下跌。

相關焦點

  • 【零售】抵制:臺灣家樂福下架頂新全部商品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頂新集團食安一再出包,引發民眾「拒買」抵制,業者也紛紛開始響應「拒賣」,宜蘭縣家樂福業者收到市府「道德勸說」下架的公文後
  • 從抵制樂天說起,社交網絡是否讓人更團結
    從抵制樂天的網絡民族主義說開來,但今天我們不討論如何理智愛國,以及網絡民族主義的嬗變形式與發展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令我感興趣的是,一個對政治事件並不關注的人,或者一個韓流文化愛好者,會因為社交網絡上大量爆發的抵制韓國的言論而動搖甚至改變立場嗎?換句話講,社交媒體到底是加速了人們政治立場和政治觀點的趨同,還是加速了它們的分化?
  • 川普稱流感比新冠死亡率更高 臉書判定假訊息刪文
    總統川普周一(10/5)出院後開始狂發推特、臉書,其中一篇發文稱流感死亡率高於新冠肺炎(COVID-19),立刻被臉書以發布錯誤訊息為由刪文,推特也貼出警告標籤。此外,美國健康部門官員曾多次警告,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高於流感死亡率數倍。
  • 抵制肯德基事件網絡輿情路線圖
    我對網絡輿情關注的不是很多,也就是每天有一搭沒一搭掃兩眼的那種,所以,我也就只能根據我所看到一些有限的信息給大家從頭梳理一下,希望能夠讓那些至今依然不懂的多少能懂一點,至於那些假裝不懂的,特別是那些傳說中的八千黨,就算再怎麼說,也是徒勞的,對於這一點,我還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 《回家的誘惑》寶蓮扮演者闢謠 於社交平臺公開發文
    《回家的誘惑》寶蓮扮演者闢謠 於社交平臺公開發文時間:2020-11-27 12:53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回家的誘惑》寶蓮扮演者闢謠 於社交平臺公開發文 11月26日,《回家的誘惑》洪寶蓮扮演者鄭亦桐發文闢謠退出娛樂圈的消息,她於社交平臺公開發文稱:近日,網絡上出現許多自媒體對本人進行不實
  • 抵制華為的下場!英國終於醒悟: 我們都被美國騙了
    為了限制華為繼續拓展國外市場,川普不斷在國際社會散布華為設備威脅國家安全的不實言論,英國首相詹森終於成功被川普洗腦,並發出抵制華為的指令,此外,英國還決定在7年內徹底清除華為網絡設備,大有與中方劃清界限的勢頭,但最近英國卻嘗到了得罪中方的苦頭。
  • 美國16歲少年因外流親密私訊而被迫出櫃 在IG發布貼文後自殺:我恨自己這麼相信人,再見
    住在曼徹斯特市的查寧在9/23於IG上發了一段令人不解的訊息:「我會離開社群媒體一陣子。」「我真的恨自己無法相信人,太虛假了。再見。」這名高中生在發現他同學於網絡上公布他的私密訊息後,拿槍自盡。查寧的哥哥約書亞向媒體WZTZ表示,當查寧看到網絡上的訊息時,他感到非常羞恥。
  • 遭網友抵制拒看:王寶強導演新電影,馬蓉是出品人之一
    包括馮小剛、徐崢,每個人都開玩笑想跟王寶強要點股份,電影預計聖誕節前在大陸上映,王寶強微博發文,我沒有筋鬥雲,更沒有七十二變,但只想盡我所能去做好每一個夢,粉絲們大喊支持。不過卻有人發現,王寶強的前妻馬蓉竟然是電影的出品人之一,也讓網友態度大轉彎,有人說馬蓉若是出品人,這片子不看也罷,還有人說馬蓉分錢,我們不看,只好對不起寶寶,下次支持你。
  • 平局 美國勒令中國停止抵制韓國產品,咱中國會搭理它?
    文 | 小玥 三水吉↑ 點擊欣賞 ↑ (120秒小視頻)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證(京) 字03944號前幾天剛說到,韓國因為中國民眾自發的抵制韓貨而將中國告上WTO。這沒過兩天,美國就站出來了,民主黨和共和黨可謂是空前團結,開始譴責中國因為韓國部署「薩德」而對其進行的報復行為,並「勒令」中國停止對韓國的外交恐嚇和經濟施壓。這算是韓國抱爸爸大腿成功了?要說你美國是最沒有資格來譴責我們的:首先,這次抵制行動不是國家組織的,是我們中國民眾自己的選擇,難不成你們還要強買強賣?
  • 美國群眾發起抵制耐克運動,背後的原因居然是....
    這件事,還要從美國的國歌聊起…話說美國的國歌《星光燦爛的旗幟》,是一首純粹的象徵性歌曲,許多美國人把他與愛國主義畫上等號。在很多保守的美國人眼中,國歌和國旗是他們非常重視的物品。比賽前,場館中奏響了美國國歌。當所有人都筆直站立表達尊重的時候,卡佩尼克突然單膝跪地,仿佛在悼念災難…卡佩尼克這麼做,是因為美國警察殺害很多大量手無寸鐵的黑人。
  • 土耳其抵制美貨:錘砸iPhone、火燒美元、馬桶倒可樂……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號召抵制美國貨後,國內瀰漫著抗美浪潮,有人在街頭用打火機點燃了美元,也有民眾用錘子砸毀了蘋果手機。
  • 群星演唱會壓軸之王【Live Aid】
    StraitsLive Aid 英國場 2:QueenLive Aid 英國場 3:U21985年7月13日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舉行的Live Aid群星演唱會,現場共有17萬餘觀眾,同時全球150個國家電視轉播,共有19億人見證了這場人類歷史上的盛舉,覆蓋了當時世界40%的人口。
  • 108個團體抵制中國冬奧會!拜登表態直接打臉,德媒說出背後真相
    謝謝根據路透社最新報導,近日美國國內有7名共和黨議員提出議案,要求國際奧委會應該重新選舉國家承辦2022年冬奧會,應該選取一個承認與尊重人權的國家來承辦冬奧會。目前已經有180個人權團體公開發表聲明,鼓吹各國領導抵制北京冬奧會。
  • 小心被拒!加拿大開車去美國要辦籤證了
    在接受了近五個小時的詢問之後,一名邊境巡邏官員告訴她,她被拒絕入境美國,她需要去辦籤證才能進美國。但問題是,通常加拿大人在陸路邊境口岸入境美國不需要籤證。De Vos說,她沒有犯罪記錄,來美國也從來沒出現過問題,她不明白為什麼被拒絕但是,她的伴侶卻被允許入境美國,最終兩人決定一起返回溫哥華。De Vos說,當時邊境人員要求查看她和她的伴侶的手機和錢包。
  • 福利 | 《星浩群星演唱會》和《愛探險的朵拉》免費送票明日開獎啦!
    ②以關鍵字「星浩群星廣州」發送你的搶票理由2個名額,每人1張門票。小貼士|中獎結果將於7月26日11點後 活動結束本微信更新,屆時回復「星浩群星開獎」即可查詢。獎品|星浩卓樂之夜 群星演唱會門票。領取|開獎後中獎者憑大麥網下發的有效信息及在微信登記的本人手機號碼+姓名,前往領取點自取。
  • 今年,台州法院已查處涉虛假訴訟、"套路貸"案件329件!
    周君榮虛假訴訟案——欲以虛假訴訟的手段拖延、拒絕履行法院判決【基本案情】黃巖法院於2013年就被告人周君榮與陳某、陶某等六人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作出判決,判令周君榮支付陳某等六人合計162餘萬元款項。判決生效後,陳某等六人於2016年前後申請強制執行,周君榮履行部分金錢給付義務後拒絕履行其他義務。
  • 研究:800人誤信治新冠假訊息喪命
    (星島日報報導)根據發表在《美國熱帶醫學與衛生期刊》的研究,因為社交媒體上的假消息,今年一月至三月間,全球至少有八百人因新冠病毒的假訊息身亡,另有五千八百人送院。  世界衛生組織先前表示,有關新冠肺炎的「假訊息大流行」(infodemic),擴散速度和新冠病毒一樣快,加上陰謀論、謠言和汙名化等,已在世界各地造成死傷。該份報告的結論指出,對抗「假訊息大流行」是國際機構、各國政府與社交媒體的責任。科技公司已因其反應慢半拍和不盡人意而遭受抨擊;而在英國,要立法規範網絡傷害可能還要等好幾年。
  • 青羅扇子:《重生之名流巨星》影視化啟動,保證主角不變性
    花千骨團隊製作《重生之名流巨星》創作於2009年,講述了一個影帝大叔重生後的勵志故事,可以說是娛樂圈明星文的開山之作。小說已於2011年正式上市出版。此次《重生之名流巨星》的影視版將由拍攝《花千骨》的公司負責,製作人和編劇均為《花千骨》原班人馬。在劇情上,電視劇和小說也會有一定的區別。
  • 我們該抵制日貨,還是該抵制韓貨?
    仔細想想,其實我們中國有一些人挺有意思的,有哈日的,也有哈韓的;有抵制日貨的,也有抵制韓貨的,而且浪潮一波接一波,經常忘了該抵制誰,有時候薩科齊會見dalai-lama,又會去抵製法國貨,但是自己已經買了雪鐵龍汽車了,畢竟用了兩年工資,都是自己的血汗錢,該開還是得開,只不過內心有點矛盾而已……其實,我認為矛盾點就是「所謂的愛國」和「質優價廉」之間不知道怎麼取捨,這樣活著其實挺累的
  • 臺大生發起拒看中天新聞
    為表達「期待擁有優質媒體」的訴求,因而發起「校內拒播中天新聞」的投票活動,抵制中天電視臺。臺大學生會會長吳奕柔25日在面簿發文表示,自「韓流」過後,中天電視臺開始播報許多「驚為天人」的報導,包含「捧大熊貓可愛,但說臺灣石虎有攻擊性」等假新聞,造成臺大學生不滿。而校內學生餐廳又時常播放中天新聞臺,「新聞臺選擇上不成比例,使得學生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