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著春節踏青賞花的蜂擁步履
農曆辛丑年的鐘聲剛剛敲響,素有「芙蓉李之鄉」美譽的福安市潭頭鎮,萬畝李花共赴春的約定,一夜之間齊刷刷競相綻放,宛若一場春雪悄然飄落。潔白的李花一株株、一叢叢、一簇簇,或夾道於進村公路,或點綴於房前屋後。倘徉村內,移步皆景,融融春意撲面而來。李,對於康源而言,有著深厚的淵源。這裡種植芙蓉李的歷史已有150多年,製作李幹的傳統工藝遠近聞名,而且全村幾乎清一色為李氏後裔。據該村的宗譜記載,這裡的李氏源於唐衛國公李靖一脈,明朝天順元年,其後裔廿一世祖仕雲公肇基於此,至今繁衍生息560多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雖有「先有康源,後有潭頭」之說,但該村偏居一隅而「默默無蚊」。據傳,古時候的康源常有蝙蝠出沒,因而蚊子幾乎絕跡。蝠者,福也!於是,村民將溪澗邊一塊形如蝙蝠的奇石視為祥瑞之物,置放並供奉於祠堂邊。時光荏苒,歲月更迭,康源在默默無聞中甘當鎮區的「後花園」,就像芙蓉李花一樣,無意爭春鬥豔,任憑日月穿梭,潔白淡雅,落英繽紛,始終堅守著呼喚春天的職責。李花怒放一樹白。近些年來,通過鄉賢與村民們的剹力同心,康源村的古民居、古廊橋等歷史遺存逐步修繕,李氏文化、宗祠文化、孝道文化、耕讀文化得到了挖掘和傳承,還推行獎教勵學,建起了鄉村記憶館,組建了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先後獲得省級生態村、中國傳統村落等稱號,走上了文化、生態、康養的鄉村振興之路。枝綴霜葩白,無言笑春風。
村中一座修繕一新的老宅前有一片果園,數十株芙蓉李樹猶如孔雀開屏,朵朵李花綻開了迎客的笑臉。老宅的女主人熱情引導著遊客進入園內賞花拍照,還端出了滿滿一盤子的水果、飲料,連聲說「不用客氣,不用客氣啊!」「我們平時都在外邊工作上班,這些果樹都是無償交給了鄰裡鄉親管理!」女主人說,現在村裡的變化很大,遊客越來越多了,她自家的老宅經過兩三年的陸陸續續修繕,現在也煥然一新,逢年過節回來小住一段時間,感覺挺愜意的。女主人的言談舉止,始終蕩漾著一種源於鄉愁的自豪與喜悅之情,從中也讓我不禁恍然徹悟:康源之李,今年的花兒之所以開得特別旺盛、嬌豔,正是得益於和暢的春風徐徐吹拂啊!(吳慶堂 文/圖)
明確春節期間來(返)韓人員疫情防控措施,最新權威通告如下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今日福安視頻號
掃描下方二維碼,閱讀《今日福安》報
快打開抖音掃碼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