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黃岐嗎?你熱愛這個地方嗎?
有人說它外來人口多,很亂;我說這是經濟發展快,勞動力需求量大。
有人說它環境差,很髒;我告訴他這不是事實,黃岐對於環境治理一直在努力。
有人說它是暴發戶,很土;我告訴他黃岐有很多地道的人情味……
如果你在黃岐,你可以看看黃岐有多麼讓值得你自豪。
如果你不在黃岐,你可以看揭開這位「女神」的神秘面紗了。
來吧,跟我一起,認識這裡。
如果你問黃岐富不富,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你,富!
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從2012年起,大瀝地區生產總值已連續三年超400億元,經濟總量基本與海南三亞市持平。2014年預計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850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近900億……均位居佛山各鎮(街)前列。在大瀝的轄區範圍內,幾乎沒有經濟指數低下的社區。
黃岐社區的街坊也不例外,用他們的話來說:「在黃岐,可謂人人都有棟樓收租。」
「握手樓」,與廣州村中村神似的黃岐標誌。
走在黃岐,你會有一種很彆扭的感覺,說農村早已不是,諸多的樓房被立起,相互間形成一棟棟「握手房」。但也遠沒到「城市」的指標,可就是這樣的「握手房」,由於交通的便利,房價與廉價的租金的差距,使得它們根本不愁租,而黃岐的街坊也因此而富了起來。
誠然,周圍林立的握手樓不值得讓人交口稱讚,也容易讓人覺得你只不過是暴發戶,沒內涵,除了收租什麼都不會了。事實上,黃岐一直致力於它的環境改造。
黃岐現時的環境,的確不算好。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社區大多數的土地都被拿到銀行做抵押,所以經聯社想通過「三舊」改造政策,提升物業水平顯得非常難。「絕大多數地都動不了,只能維持現有的狀況。」黃岐社區經聯社社長陳積倫說。
不過,黃岐人還是做了該做的事情。
漖表湧,以往經過的街坊都知道,這裡就是一條臭水溝……
而現在,通過「美城美家」、「公園化戰略」等打造生態大瀝的政策、指導幫助下,漖表湧早已不是以前那條臭氣燻天的「小水溝」,而是一條活力四射、散發著動人魅力的「河湧」。
來漖表湧散步的街坊越來越多了。
而這,全都是黃岐人的功勞。「這個一河兩岸是我們自己提出來做的,黃岐經聯社出一部分錢,漖表自己出一部分錢,改造後居民都願意出來散步了。」陳積倫說,黃岐社區今年還有幾個項目申請「美城美家」計劃。
為什麼說黃岐就是有情調,因為,它本來就是一塊歷史悠久的寶地——
清同治年間(1862-1874年)黃岐北村已經成型,當地大芥菜種植有上百年的歷史,享有盛名。南海口岸部門曾在此設立港口專門出口農副產品。到現在,北村的生菜會依然是黃岐、甚至是廣佛周邊人士的盛會。
比北村成村更早的時候,黃岐就已經存在——以前黃岐是水網地帶,白沙河口水深灘闊,每遇颳風下雨不利航行,事故多發。商旅經此常很擔心,習慣燒紙錢,用竹竿撐起杏黃旗求平安。奇怪是每當杏黃旗際出,風雨驟止,舟楫平安,黃竹旗成為吉祥物,形成了地名。津口有「岐陽古道」之稱,黃竹旗改作黃竹岐,後來便簡稱為黃岐。
這裡的龍母廟、黃岐渡口、黃岐大橋、正月十五煙花匯演、龍舟賽、獅會等等,這些黃岐人一定知道,一定喜歡,一定會謹記於心。對這些不熟的人,不妨問一問身邊的黃岐人,隨便捉一個,一定比我還熟悉……
說了這麼多,我相信,你一定已經知道,黃岐,遠不止於富,這裡有著更多的內涵,厚實的品質。
部分資料來源:珠江時報
南海大瀝微信小組 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