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一生推。。。」
——✧(≖ ◡ ≖✿)現場芒小洋(編)
BOSS:醒醒,快起來寫稿子!
楊洋
從左耳到右眼
你要高冷給誰看
沒有任何預兆的,他就闖入了我的視線,鋪天蓋地的消息向我宣布:他是楊洋,也是張起靈。
看著那張劉海打著卷的宣傳海報,我嗤笑出聲:「他,憑什麼?」
或許只有死宅才會懂,有一種人他只適合活在虛擬世界裡,比如吳邪、比如張起靈。當張起靈以楊洋的形象出現在我眼前時,我想當然是拒絕的,就問一句,憑什麼?
楊洋說不上是新人,早在《新紅樓夢》裡就因出演成年寶玉跟觀眾打過照面。18歲時他當了賈寶玉,24歲時他卻要做張起靈,這6年間打過各種各樣的醬油,演過七七八八的角色,名不見經傳,仿佛過眼雲煙,一吹就散了。
6年沉寂,對普通人而言,也不過眨眼功夫,但對吃青春飯的明星而言,未免太殘酷。起點太高,要麼平步青雲,要麼墜落崖底,《新紅樓夢》給了楊洋一個高起點,卻沒有助他上青雲。一個三四線的小明星,吊在娛樂圈的邊緣,不溫不火地吃著盒飯跑著龍套,或許是這6年裡楊洋的真實寫照。
我不同情他,倒不是不值得同情,只不過,生活不易,誰顧得上去同情誰。他說他的詞,我看我的戲,他不火,我無名,現實罷了,何須同情。然而,當楊洋要以張起靈的身份出現時,我卻不能夠淡定了。
幾乎是帶著挑刺的眼光看完的《盜墓筆記》,整部劇我給予差評,特效粗糙、廣告植入、原創僵硬、改編混亂,刺太多挑不完。但對楊洋這個演員,我選擇好評。
娛樂圈的演員太多,三棲四棲大有人在,而能安靜演戲的卻不多,楊洋當屬不多中的一個。我跟很多普通觀眾一樣,不懂什麼叫專業,也不懂什麼叫規則,我只負責看戲,看演員演的戲,他演的生動我便叫好,他演的生硬我便叫罵。
《盜墓筆記》開播當晚就遭遇了段子手成群結隊的吐槽,氣勢如虹仿佛「春晚」再現,各方各面,無一不是槽點,然而,卻鮮少有對於楊洋個人演技的吐槽。畢竟,觀眾有目共睹,《盜墓筆記》裡為數不多的驚豔其實都來自於楊洋。
楊洋,一個劉海遮住右眼的張起靈,雖然這縷劉海給段子手製造了無數個話題,但是我還是想說:遮住的是視線,遮不住的是性情。我曾經以為這個24歲的年輕演員只要耍耍帥就把「張起靈」這個角色應付過去了,但出乎意料的,楊洋比我想像的更懂「張起靈」,他沉默時、隱忍時、激動時,就像「張起靈」一樣,並非空洞無神,並非無動於衷,其實眼裡都是戲,戲裡都是情。
作為一名稻米(盜墓筆記的書迷),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張起靈」不容侵犯,而在看過楊洋演的張起靈之後,我相信很多人都得在心裡給他騰一個地兒。當有一天我們再提起張起靈時,他不再只活在虛擬世界裡,也活在一個叫楊洋的演員身上。
有人說,楊洋紅了。從2014到2015年,只不過兩年,他拍了很多作品,從電影《左耳》中的許弋,到《盜墓筆記》中的張起靈,再到《旋風少女》中的若白,當然還有即將開拍的《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的肖奈,因為這些,他們說,楊洋紅了。
我不敢妄加猜測「紅」的定義,只能說或許他終於等來了他的機遇,沒有一炮而紅的演員,也沒有一步登天的明星,演戲只是一個步驟,成名不過是一個過程。
什麼是巔峰?不可說。巔峰是要留在垂暮之年才能看的通透的,而今青春正當時,他有更多的時間去塑造經典,哪怕多走一點彎路,多歷一些艱險,也無傷大雅。
從綜藝節目裡,能看出楊洋天性是活潑開朗,甚至有些自戀的,然而在屏幕上,他一向飾演嚴肅高冷的角色,我不知道他是有意為之,還是巧合所致,無論原因何在,我寧願相信,他只是把冷的一面留在戲裡,把暖的一面照進現實。
責任小編: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