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復興區百家街道五一八社區緊盯社區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進老舊小區基礎改造建設,全面提升社區承載保障能力,使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得到顯著提升。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
走進五一八社區,居民樓前的盆栽花卉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一盆盆盆栽合理擺放,顯得十分整潔乾淨。正在花園澆水的老人叫朱雙連,是五一八社區的退休老黨員。他告訴記者,自己在門口的花草自養區裡養了很多花草。閒暇時,會與鄰居一起琢磨花草,暢談種花心得,生活也變得更加充實。
看到記者的到來,隔壁王阿姨也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給我們介紹起自家的「王姨小花園」。
在居民樓裡,寬敞乾淨的樓道後「暗藏玄機」——在原本的牆後加裝了一部電梯,極大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問題,社區居民也開啟了「電梯時代」。在五一八所,大部分的居民都是退休職工,隨著年齡增長,上下樓成為了大難題,安裝電梯後,吃完飯下樓遛個彎更加日常方便。
據了解,五一八小區建於1989年,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在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五一八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轄區黨員模範帶頭作用,注重廣泛宣傳,鼓勵轄區居民廣泛參與,引導居民參與小區建設和治理,在轄區內形成共駐、共建、共享的和諧氛圍。
作為地質院,社區在進行轄區小遊園打造時融入了地質文化,從居民家中收集老照片做成照片展示牆,展現老地質人的敬業奉獻精神,把地質人的傳統發揚光大,同時挖掘社區能人,設立了紅色收藏展室和地質展館等功能室。
其中,紅色收藏展室是社區重點打造的特色文化展館。展室裡所有紅色收藏展品都來自於社區居民龍太江。龍太江現年73歲,是一名退休教師。他告訴記者,他已經痴迷紅色收藏50餘年。從發黃的老報紙、大小不一的毛主席紀念章,到各類期刊、郵票、紀念幣等,共計2萬餘件。談起這個展室,龍太江也是十分激動。
如今在五一八社區,整齊的停車位,寬敞的路面,讓居民們住得舒心。在小區涼亭,三五老友坐在一起,談年輕時的風華正茂,談現如今的幸福生活,也是一大樂事。這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小區,正在一步步改造中重新煥發著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