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洪水的到來,一些魚翻湧上岸,在各類短視頻裡我們看到不少人在岸邊「撿」魚,甚至擺起攤開始售賣。同時還看到,野生小龍蝦在長江內河、鄰近池塘等地冒出。這些路邊的魚蝦可不是天上掉餡餅,可千萬要注意!
首先圍觀撈魚本來不安全。水庫開閘洩洪時,大量河魚「出逃」,不少人趁機去撈魚或者撿魚。洪水中捕魚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大自然的力量不可小覷,一秒鐘都有可能被洪水捲走。不要為了吃一條魚而搭上自己寶貴的生命。
其次,洪水中的魚一般都是來自於江流湖泊中的魚,或者是附近漁場的魚。如果水質汙染嚴重,出現疾病或者魚已經死了,千萬不要食用。如果撿到的魚不知道是什麼品種,為安全起見最好也不要食用。
那冒出的野生小龍蝦能吃嗎?江蘇疾控發出提醒:不要!食用野生小龍蝦,可能會引起「哈夫病」,也就是橫紋肌溶解綜合症,主要會引起肌肉的疼痛,特別是背部肌肉的疼痛。如果不治療的話會引起「醬油尿」,引起腎臟系統的一些疾病。
1924年,在波羅的海沿岸哈夫區報導了有因食用水產品導致的不明原因的橫紋肌溶解,從而被命名為「哈夫病」。
哈夫病是一類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症候群,世界各國均偶有發生,一般是吃水產品後24小時內發病,除此之外沒有明顯的規律。
專家表示,從2017年至今,江蘇省沒有出現過哈夫病病例,由此可見小龍蝦本身可能並不攜帶此病毒,而是它所在水域會存在隱患。
今年長江流域降雨量大,河湖水位高,野生小龍蝦所屬水域環境複雜,攜帶病菌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汛期以後水有一些汙染,可能會蓄積一些毒素,會引起橫紋肌溶解綜合症。因此,汛期中的魚蝦不要隨意捕撈食用,也不要在街頭購買個人捕撈的水產品。
1、要喝開水,不要喝生水。洪水後飲用水容易被汙染,煮沸消毒最簡便有效;
2、食物要煮熟煮透,不要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容易繁殖細菌,食後易致病;
3、要吃新鮮食物,不要吃腐敗變質的食物和採食野生的蘑菇。雨後菇,常有毒,不要採食;
4、不要食用汙水浸泡的食物和淹死、病死的禽、畜肉。
來源:中國應急信息網、江蘇公共新聞
編輯 | 楊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