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的無恙和動物園的寬容並不代表這種任性的行為毫無過失。
文/ 西坡
1999年央視春晚,趙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堪稱經典。這個小品貢獻的很多梗,直到今天仍有生命力,比如「薅社會主義羊毛」。
藝術的魅力在於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而生活的魅力則在於不來源於藝術卻高於藝術。「薅社會主義羊毛」這個梗現在遇到了強有力的挑戰。網絡流傳的一段視頻顯示,近日在大連森林動物園散養區內,一個老太太拿黑色包,不斷用手從駱駝身上薅毛裝進包裡,周圍遊客制止,老太太仍我行我素。
回到小品,白雲女士年輕的時候為了給黑土先生織毛衣,偷薅生產隊的羊毛。那是一段物質奇缺的年代,在那個年代,很多人都挖過「牆腳」、薅過「羊毛」,這自然主要是貧窮下的蛋,儘管在當時也並非光彩之事。時過境遷之後,貧窮年代的醜行成了富裕年代的笑料。世紀之交時,人們終於可以從容地借小品與歷史和解。
▲微博截圖
然而「薅駱駝毛」視頻一出,給人一種時空逆流的恍惚感。白雲年輕時都沒薅過的駱駝毛,今天有人薅了。跟生產隊年代相比,今時的物質條件說天翻地覆都不誇張。為什麼現在還有人看得上那些髒兮兮的毛?
動物園說,駱駝正處於脫毛期,薅毛行為不會給駱駝帶來健康上的傷害。動物園在譴責不文明行為的同時,還勸網友對老人家多些寬容,稱「老人應該不是惡意的」。就事論事,老人確實沒有給任何人或動物造成值得一提的損害。但此事的樣本意義仍然存在。
這家動物園的旺季門票高達120元,雖說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免票,但從常理推斷,視頻中的老人不可能為薅駱駝毛獨自前往,更可能是與家人一起。也就是說,她家的經濟條件不會太差。她薅的那些駱駝毛很可能最終會被兒女丟進垃圾箱。她沒有困窘到要薅駱駝毛的地步,但還是薅了。
不管是白雲還是視頻中的老人,不論是偷偷摸摸還是光天化日,「薅毛」的行為本質上都是對公共或他人財物的佔有,駱駝的無恙和動物園的寬容並不代表這種任性的行為毫無過失。
至少這種行為有違文明遊園的社會公德。我們分析一個行為是否違背公德有一條簡單的判斷標準——是否可以推而廣之。如果今後大家都為了好玩衝進動物園「薅駱駝毛」,甚至「薅雞毛」「薅孔雀毛」「薅狐狸毛」,那估計動物園將會變成動物們的地獄。
□西坡(媒體人)
編輯:梁適
推薦:
推薦:
「武警抬火車」,丁璇老師快別滿嘴跑火車了| 新京報快評
迪士尼來了,馬戲團卻在走向消亡
公務員辭職前須報告去向,沒毛病 | 社論
特別提示:留言如入選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請在後臺回復您的「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本文為新京報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