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時代精神
弘揚青春正氣
鼓勵公司廣大青年解放思想
大膽創新,勇於作為
積極投身公司醫養產業發展生動實踐
公司微信公眾號特開設「浚青 • 思享」欄目
激發青年幹事創業熱情
讓青年發聲,展青年風採!
今天
公司運營管理部的 張忠
為我們分享
自己對養老事業的感悟
生活中,當老年人身體日漸衰弱,逐漸會成為家庭的負擔。由於老人腿腳不便,或者需要頻繁的如廁,家人們的外出聚會不再帶著老人一起;由於老人的記憶力逐漸下降或者生病,家裡添置大件物品或者進行相關決定,也不再徵詢老人的建議;甚至很多跟老人相關的事情,他們往往都是最後一個被通知的對象。
假如,這個老人是如今尚年輕的我們,在家庭中被這樣對待,我想心裡的滋味一定是苦澀的。那麼,作為從事老年照護工作的人,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大多數場景其實都會有這樣的問題,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我們應該給員工培養什麼樣的理念呢?
其實,關於照護,很多機構、照護工作人員都提出或總結了很多理念,例如:沒有褥瘡,沒有異味,沒有孤獨;注重精神需求和心理慰藉;把長者當做親人等等。但是在這些眾多的理念中,我認為在一家擁有高品質服務的機構中有三大核心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其他的理念也都源自於這三大理念,都是其延伸和細化。這三大核心就是以自立為目標,重視被照護者的生命價值及尊重和維護被照護者的人格尊嚴。
以自立為目標指的是以回歸正常獨立自主生活狀態為目標的意思。這是所有被照護者的願望,也是實現其生命價值,獲得人格尊嚴的基本前提。所有老年照護的項目以及內容都應該符合老人的身體和心理現狀,依照「用進廢退」的原則,儘可能地活化和維持老人現有的身體機能,再通過日常生活性活動的訓練來一定程度上改善和康復老人已經老化的機能。
哪怕不能實現被照護者生活的完全自立,也要努力嘗試實現部分自立,例如,對於半身不遂失去行走能力的老人,努力實現他的吃飯的自立;對於半側癱瘓的老人,努力實現他的健側部分的生活自立,從而延緩老人身體的衰老,使老人享受更多的生活樂趣,激發生活的意願,發現生命價值的意義,從而提高生活的品質。
生命價值,簡單地說是人活著的意義。人只有感覺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才會從心裡源源不斷的湧出活下去的意願和喜悅,尤其是對於步入晚年,身體逐漸失能的老年人來說。僅僅讓被照護的老人能夠安心地度過今天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能夠使他們滿懷喜悅和希望地期待明天的到來。因此,我們在進行照護的過程中,要充分和細心的發現被照護者的一切價值,哪怕僅僅是用未失去活動能力的手自己吃飯,哪怕是歪歪扭扭地自己走了一小段路,哪怕是用最簡單的語言對身邊的人表達的關心,我們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勵,讓被照護者擁有獲得感和價值感,從心底產生對明天的嚮往和憧憬。
其實人格尊嚴,是一個很抽象的名詞,在法律領域也並沒有一個十分清晰的定義,但是卻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對於人格尊嚴的尊重必須基於對其本人的理解、對其個性化差異的認同,在處於被尊重者的立場上去學會尊重。尊重每一個老人,作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尊重其對自我生活的把控和決定的權利,並創造更多的機會讓老人在最大程度上實現自我的生活,哪怕是臥床的老人,也有選擇今天是穿紅色睡衣還是黃色睡衣的權利,尊重他的自我選擇,就是對他尊嚴的維護。
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都會因為疾病或者年老而失去生機,會喪失許多我們今天都習以為然的能力。我們不再健步如飛,不再口若懸河,不再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完不上洗手間。到那時,我們的願望將不再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而是想到家門口的菜場買點兒菜,再給家人做做飯;我們的願望不再是開著房車去旅行,而是能不用頻繁上廁所地看完一場電影;甚至,我們的願望就是每天吃完飯能下樓溜溜彎。我想到那時我們也會希望,儘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能夠一直自立自理地生活著,不會被身邊的人覺得老不中用,還能不被嫌棄地被當成一個正常的人。
如果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在最大程度上自立地生活,像年輕人一樣被平等以待,即使年老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我想這樣的社會就是老年人友好型社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