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嘟寵物圈,一家專注11年的寵物媒體
有資源、有態度!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每一年都會舉辦種類多樣的貓主題紀念活動。不管是單純熱愛也好,還是有所現實意義也罷,這些活動在豐富了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為貓咪帶去了關愛。開年第2天,嘟嘟帶您一起走近那些聞名世界的貓主題節日。
「拋貓節」最大的亮點還是觀看「拋貓」,當然,拋下的並不是真貓。「拋貓」活動在遊行結束、鐘聲響起時開始。在鐘樓的平臺上,一個身穿紅白兩色服裝的小丑抱著纏有絲帶的黑色長毛絨貓玩具即將往下拋「貓」了。
當地人們每年舉行這種活動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使大家有機會痛痛快快地休閒一下;二是圖個吉利,把「黑貓」拋下摔死,寓示著惡魔已除,未來將太平無事。壓軸的是「貓後」出場。由一個漂亮少女扮裝成「貓後」,端坐在裝飾華麗的花上,在群貓的簇擁下,緩緩行進,不時地與群眾呼應一下,很是熱鬧。
中古時期,伊普爾是歐洲重要的呢絨工業城,羊絨在批發給商家和參加重要展會之前都存儲在倉庫內,由此招來了大批老鼠。當地人用貓解決了鼠患問題,卻沒有想到貓開始大量繁殖,於是當地人決定每年定期從鐘樓上扔下一些貓,以解決貓泛濫的問題。後來,這種殘殺貓的行為逐漸演變成向貓致敬,伊普爾因此成為了全球知名的「貓城」。
1987年,日本寵物食品協會正式指定2月22日為「貓の日」。對於為什麼要定在2月22日的說法,日本人解釋說,這是因為在日語裡貓的叫聲發音和2的發音很接近,由此「貓の日」定在了這一天。
每年的「貓の日」,日本各地的寵物愛好者們都會舉行各種多彩的活動,比如,請養貓家庭把中意的貓咪相片拿出來辦攝影展,規模從小到大,有的是街道的,有的是市裡的。歷史上曾有位市長為了拉攏選票,贏得選舉,有一回甚至穿上貓服到大街上跟路人打招呼,看上去非常有趣而親近。
「愛貓日」前一天,作為主辦方的羅馬動物權利保護協會都會舉行與眾不同的新聞發布會。之所以說它「與眾不同」,是因為每次主辦方都會想出別出心裁的花樣。以2004年為例,主辦方把舉辦地點安排在了為貓咪們準備的遊覽車的車廂裡。這輛被稱為「像貓一樣靈活」的無軌電車除了承擔新聞發布會,還將於「愛貓日」當天帶領貓咪們環遊羅馬城。
在畫廊養貓用於抓老鼠的傳統起源於冬宮的創始人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並從那時起延續至今,歷史上僅有一次遭到破壞——列寧格勒圍城戰期間。衛國戰爭結束後,「保衛」冬宮博物館的貓咪數量在幾十隻左右,為此博物館成立了特別部門負責照料這些特殊「僱員」的飲食起居。至今博物館地下室還生活著大約50隻貓。
在「國際貓節」的官方網站裡有這樣一組數據:美國每年大約有4萬隻貓咪會進入收容所,其中1~2萬隻會被安樂死。顯然許多人在養貓過程中遇到問題時,並不會去尋求專業協助,而是直接拋棄。柯琳佩姬提倡「國際貓節」,另一個目的是也希望能提高收容所裡貓咪的認養率。
從古至今,
關於貓咪的傳說有很多種。
可以說,貓咪文化已經成為了一種泛全球化的獨特文化。
貓節作為文化宣傳之一,
讓人們對貓咪的認識不斷改進與加深,
這樣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讓貓咪能夠獲得更多的來自人類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