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藍色的背景、青青的竹籬笆、文藝範兒的牆畫……小區大院很少使用這種裝飾風格,然而名山區中心社區的文軒小區卻是個例外,它處處布置的詩情畫意。
12月13 日上午,記者來到名山城區民生橋附近,走過一段繁華的鬧市,文軒小區就隱藏在右手邊的小巷裡。「以前不注意很難發現這個巷子,現在把牆麵粉刷成淡藍色,又掛上了門牌,十分顯眼。」同行的中心社區書記戴毅說,文軒小區原是名山縣(今名山區)新華書店的家屬小區,已有多年歷史。
走進不足兩米寬的小巷,淡藍色的牆面十分溫馨,巷子入口一側的牆面掛著寫有「文軒小區」的木牌,棕色的木牌周圍是一圈綠色的塑料小草,其間點綴著酒紅色的塑料花朵,仿佛誤入一處別具一格的民宿。繼續往裡走,牆上還張貼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美德等
宣傳標語。此外還張貼著文藝範兒的老照片、人物浮雕等。
走完幾十米的巷子後,右手邊是小區大門,大門敞開著,只見小區裡的牆面以及院壩裡的兩個花臺也被刷成了淡藍色,地面上沒有雜草垃圾。院壩中間有一排一人多高的青色竹筒圍成的籬笆,將院壩隔成兩部分。「籬笆圈起來的部分,打掃乾淨後,讓居民種上了蔬菜,以免再次荒廢。」戴毅說。
「現在的小區乾淨又整潔,比以前好多了。」家住小區對門的市民夏婆婆表示,以前竹筒圍起來的部分全是建築垃圾和居民們亂扔亂放的垃圾,經常引來老鼠和蒼蠅,她和家人進屋後都會關上大門,以免老鼠跑進自家。
隨後,戴毅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了小區整改前的照片,只見小區的內牆上爬滿了植物藤條,地面上是成堆的雜物。與現在形成鮮明的對比。
戴毅介紹到,今年9 月底,市上召開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衝刺大會,他參會回到名山後,立即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到文軒小區入戶走訪,為居民們做思想工作。此後由市級領導李毅牽頭,市級聯繫部門中華財險雅安市分公司、區級聯繫部門名山區宣傳部出資全力配合整治。大家協商了整改思路後,於10 月15日進場改造。
「考慮到原名山縣新華書店已解體,社區也缺乏資金,所以整改的錢全部是市上和區上的『聯包幫』單位出的」。」戴毅表示,『聯包幫』單位請來了五六十個人,大家忙碌了一個多星期,才將垃圾、雜物全部清除,並按照打造思路,找廣告公司定製了牆畫和宣傳標語,最後張貼和安裝。
「改造完後,煥然一新,太漂亮了,我現在每天都會把大門敞開透氣。」夏婆婆說,現在的文軒小區令人賞心悅目,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
為助力我市創城工作名山區中心社區改造整治的老舊小區不止一個,「我們社區共改造了24 個老舊小區,下一步社區將動員這些無人管理的老舊小區成立自管會或業主委員會,以維持整治成果。」戴毅說。
編輯:小Q
排發:小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