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的進度,東協秘書處通常會在每年1月底或2月初發布上年度東協各國入境人數的統計數據,但由於2020年疫情全球蔓延的特殊情況,東協秘書處至今未發布2020年的統計數據。
但是,這個不重要,因為2020年的數據即使發布了,也不具有參考意義。所以,讓我們看一看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間,東協國家入境人數的統計情況(表格由我們欽實律師事務所新加坡辦公室的同事Angel根據東協秘書處的官方數據整理編輯而來):
從上圖可以看出,泰國最近三年的入境人數在東協各國一直居於榜首。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別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同時,泰國的年度入境人數也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的馬來西亞,並且呈逐年上升之勢。而馬來西亞近三年的年度入境人數,均處於比較平穩的水平,沒有明顯的增長。
這個排名順序,剛好也是1978年小平同志復出後出訪東南亞的順序。李光耀在回憶錄中曾詳細記錄此事,大意是:「我將鄧xiao平送上飛機後,我跟身邊人說:鄧xiao平回去後肯定會把向他介紹東南亞情況的官員罵死,因為他發現無論是曼谷、吉隆坡還是新加坡,都遠遠先進於當時的北京上海,這跟他之前的認知截然不一樣。」
其實即便放到當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人均GDP也高於中國。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東協國家裡,人均GDP高於中國的有三個,分別是汶萊、新加坡、馬來西亞。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新加坡作為一個僅有600萬人口的國度,每年吸引的入境人數高達近2000萬。馬來西亞總人口約3000萬,每年吸引入境的人數約2600萬。而泰國總人口約7000萬,每年吸引如何的人數在3500萬至4000萬之間。
不過總體而言,新馬泰在過去以及可以遇見的將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會是東南亞旅遊的鐵三角區域。
那麼,泰國何以能吸引如此大量的來自全球各地的人員入境呢?這個問題其實挺膚淺的,去過泰國的朋友都知道,泰國的文化有鮮明的特色、便利的國際國內航班、景點景區自然環境優越,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消費便宜。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每年必去泰國旅遊,有的甚至一年要去好幾次(以下圖片來源於網絡)。
泰國也是除馬來西亞外,我個人最愛去的一個東南亞國家,那裡有我很多熱情的泰國好友。
需要特別提示的是,由於2020年疫情蔓延對東協諸多旅遊目的地國家的財政收入造成嚴重的衝擊,而為了緩解財政壓力,間接導致區域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受到了除商業因素以外的其他影響。以泰國為例,泰國海關與稅務部門在2020年發起了諸多針對該國境內中資企業的稅務稽查行動,泰國相關監管機構對中資企業慣用的一些把戲爛熟於心。
因此,駐泰中資企業應加強在合規領域的建設,並避免將在國內慣用的偷逃稅方式以及相關違規操作照搬到國外。
本文作者:崔曙 Joh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