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農村飯店,突然發生坍塌,帶走29個鮮活的生命,悲劇來的真是猝不及防。沒有地震,沒有颱風,沒有爆炸,好好的酒店,就那麼突然塌了,只用了幾秒鐘的時間。
具體情節,幾乎和今年3月泉州欣佳酒店的坍塌如出一轍。因為欣佳酒店坍塌,引發的那場全國性安全檢查,顯然沒能在農村地區得到落實,於是又有了這次的慘劇。
據悉,這家聚仙飯店已經辦了十幾年,他們的房子都是拼接而成,分三、四批蓋成。是不是合法建成,抑或屬於違章建築?十幾年前的房子,是否早就屬於危房?我們不得而知。
從8月29日起,山西已在全省範圍內開展房屋建築和人員聚集場所安全專項檢查,要求對非法違法建築物一律予以關停。但是很顯然,檢查不能代替調查,關停更不能代替問責。
奇怪的是,面對悲劇,有些媒體似乎對強調問責的老套路,有點「審醜疲勞」,總想搞點新花樣。於是,他們重點關注了這是一場壽宴,重點採訪了做壽的老人,以「做壽老人發聲」的由頭吸引流量,有些還文縐縐地寫道:斷牆處露出一個「壽」字。
的確,事發時有老人在此過80大壽。80歲的老人在農村地區並不多,做個壽吃個飯熱鬧一下,本是人之常情。為什麼非要將悲劇往壽宴上扯呢?難道是說,做壽的老人以及他的家人,也應該對此次坍塌事故,承擔一部分的責任?甚或是要傳播一種迷信觀念,認為做壽的老人不吉利,給村裡人帶來了災禍?
好好的壽宴變成了這樣的悲劇,80大壽的喜日成了親朋好友的忌日,其中還包括自己的老伴,做壽的老人因此是絕對的受害者。帶著足夠的憐憫之心,這時候就不應該去打擾人家,不應該要求老人「發聲」。
老人做壽與悲劇後果,確有一定相關關係,如果不是壽宴,也許死不了那麼多人;但是,老人做壽與坍塌事故,本身沒有任何因果關係,斷牆處露出一個「壽」字,是要強調什麼呢?
媒體這樣報導,也許只是沒有多想,事實上卻很可能起到帶偏輿論的效果。一方面,可能憑空給做壽老人及他的家人,添上一種「負罪感」,似乎做壽的老人做錯了什麼,或者真是「不祥」,進而引發村裡人的異樣眼光乃至索賠聲討;另一方面,可能誘導地方政府事後走「捷徑」,防止坍塌事故畢竟難辦,嚴厲問責更是太疼,相比之下,推出一些禁令就簡單多了。農村老人可能以後都做不了壽了,甚至農村人以後的紅白喜事都不能聚餐了……
越是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新聞越是應該具有專業素養。既不要動輒站在道德高地上濫施優越感,更不要因為冷冰冰的技術而喪失基本的尊重。房子塌了,那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不要為了一己之流量,將無辜的人放在火上烤,將問責的方向生生帶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