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ACI發布歐洲246個機場2017年運營數據,全部機場平均吞吐量增長8.5%,創下自2004年以來新高。其中歐盟的機場平均增長7.7%,高於2016年的6.7%增速。歐洲東部和南部地區的機場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波蘭、捷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賽普勒斯、馬爾他和葡萄牙等國機場都取得兩位數增長。非歐盟的機場平均增長11.4%,尤其在2017年下半年非歐盟的機場增速明顯加快。喬治亞、烏克蘭、摩爾多瓦平均增速超過20%。
2017年全歐洲機場平均貨運量同比增長8.5%,航班起降架次同比增長3.8%。
若以國內航線與國際航線區分,國際航線吞吐量9.7%,國內航線吞吐量增長5.5%。全部歐洲機場平均商業航班起降架次3.8%。
經濟形勢的好轉、俄羅斯市場的恢復都是歐洲航空市場較高速增長的原因。從不同吞吐量機場增速觀察,吞吐量超過2500萬機場增速低於1000-2500萬吞吐量機場,一方面,反映出大型航空樞紐趨於飽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等規模機場受低成本航空驅動所帶來的變化。
從歐洲5大機場發展變化觀察,5大機場合計增長1800萬吞吐量,同比2016年增長5.5%。這與低成本航空向5大機場的滲透與該樞紐機場主要基地公司的貢獻不無關係。阿姆斯特丹機場同比增長7.7%,增速最快,但阿姆斯特丹機場已經飽和,未來是否會被伊斯坦堡阿塔圖爾克機場超越有待進一步關注。2017年12月伊斯坦堡阿塔圖爾克機場吞吐量同比增長高達15.9%。5大機場中阿姆斯特丹機場航班架次接近50萬架次,法蘭克福機場貨運量超過210萬噸。
排名在11-25位的機場中,莫斯科兩場增速較快,這與俄羅斯經濟恢復有一定關係。伊斯坦堡兩機場航班架次同比均有所減少。安塔利亞、裡斯本、布魯塞爾機場吞吐量增速超過10%。歐洲機場中吞吐量超過2500萬的機場已從2012年的14個增加到2017年的24個。其他機場中,雷克雅未克凱夫拉維克、聖彼得堡普爾科沃、基輔鮑裡斯波爾、那不勒斯、華沙蕭邦等機場增速較快。
燃油價格、經濟發展形勢、地區安全、區域內航空公司的發展都是影響歐洲機場發展的主要因素。從目前形勢觀察,2018年歐洲機場仍將保持目前的增長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