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英語語言中最偉大詩人之一的傑弗裡·希爾(Geoffrey Hill)於6月30日在家中去世,享年84歲。他曾被譽為「健在的最偉大的英語詩人」。
他的妻子,詞作者艾麗斯·古德曼在推特上發布了他的死亡消息:「請為我丈夫靈魂的安息祈禱,傑弗裡·希爾昨天晚上突然去世,沒有痛苦或恐懼。」隨後劍橋大學伊曼紐爾學院(希爾是該學院榮譽教授)證實了這一消息。
英國桂冠詩人卡蘿·安·達菲表達了對傑弗裡·希爾的尊敬:「他是一個詩歌聖人和鬥士,在朝向詩的真理改革運動中他絕不會後退一寸。他用一句話——上帝是遙遠的、困難的——突然就照亮了一切,就像閃電。」
作為一個鄉村警察的兒子,希爾說他「很高興和自豪出生於英國工人階級」。他先是在牛津大學學習,開始接觸英語文學並發表了最早的一批詩作。2010年傑弗裡·希爾被選為牛津大學教授詩歌,服務期為2010年到2015年。2012年他被封為爵士,贏得了批評家和詩人極大的讚譽。著名詩人安德魯·莫申說:「傑弗裡·希爾是最近70多年中最偉大的英語詩人之一,時間可能會證明他是最偉大的」。英國現議員、保守黨領袖候選人麥可•戈夫宣稱自己是希爾的粉絲,戈夫曾讚揚說他是「我們時代健在的最偉大的詩人」。
希爾在1971年出版了重要的散文詩集《莫西亞人的讚美詩》;在2013年出版了《破碎的等級結構》,這部詩選集是他60年詩歌創作的總結,也被《泰晤士報文學副刊》評為「第一重要的作品」。傑弗裡·希爾獲得的詩歌獎項包括費伯紀念獎、惠特布萊德獎等。希爾還是著名的散文家、批評家,2008年曾獲得過杜魯門·卡波特文學批評獎。
毫無疑問,傑弗裡·希爾在戰後英語詩壇佔有重要地位。「我唯一能做的有效見證就是寫作」可以作為他的主要詩學思想。他將「見證歷史」作為自己的使命,拒絕文化健忘,這也成為他詩作的一個母題;希爾的後期詩作多通過對西方歷史上傑出藝術家的悼挽體現他對藝術社會功能的思考。
希爾的詩歌因為充滿複雜的典故和暗示性而引起爭議,並受到一些批評家的激烈的批評,這些批評主要針對他詩歌的難以理解。詩人在2002年在接受《衛報》採訪時回應說,「難以理解是個好詞;在我看來,有難度的詩歌是最具有民主性的,因為你做的是使你的聽眾感到榮耀的事,你把他們想成是聰明的人類。今天這麼多民粹主義詩歌都在將人當成傻瓜。在這方面,同時發生的是,對傳統的遺忘。」
《詩日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