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到「生命救援72小時」最後那一刻

2021-02-12 人民鐵道

「哎!要不是他回頭去提醒涵洞內的其他人,很有可能跑出來。」死裡逃生的西昌工電段工長陳坤顫抖著雙手回憶起那個仍讓他心有餘悸的瞬間。

陳坤口中提到的在這生死幾秒鐘選擇回頭的人,正是這次成昆線搶險失聯者之一,西昌工電段28歲的年輕工長——楊銘。

「陳師傅,成昆線搶險辛苦了,您回家休息兩天吧,現場我來替你。」這是楊銘發給陳坤的最後一條微信。

自7月底開始,甘洛縣多次遭受暴雨泥石流災害,致使成昆鐵路中斷,線路一直處於搶險施工中。

8月14日12時44分左右,四川涼山州甘洛縣的成昆鐵路涼紅至埃岱站間突發數萬方高位巖體崩塌,導致線路中斷。

時間就是生命,各級救援機構火速集結,對現場展開了72小時不間斷「生命救援」。

「我也是搶險人員,我要留在現場盯守,楊銘還有希望。」陳坤口中一直碎碎念,炙熱陽光下,他注視著災害點,本來就被曬得黢黑的手臂上翻起了皮。

「涵洞裡有搶險人員,楊銘離災害發生的涵洞很近,離我也只有10餘米距離。」陳坤介紹,危險情況下,以正常人的速度5秒跑20多米應該沒有問題,更何況楊銘年輕力壯,但當時陳坤卻看到了他向涵洞內的人員連續發出警示。「就那短短的幾秒鐘,我就和他人山兩隔。」

據工友介紹,從29日搶險開始,楊銘一直都在鐵路搶險現場。白天撥打他的電話很難找到他,只有晚上才能聯繫上。

「『90後』楊銘是一名退伍軍人,上班後勤懇踏實,一直都非常優秀,2018年被工區提為工長。」漢源橋路車間書記杜應文說,南爾崗橋路維修工區的13名職工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而楊銘這個年輕工長能讓職工信服也是來源於自身的實幹。

「小楊前幾天還跟我打趣,說火車不通,耍朋友也不方便。」想到楊銘,47歲的陳坤,這個在成昆線工作29年的鐵漢子不禁潸然淚下。

「危險來臨時,小楊做出了回頭提醒工友的選擇。」陳坤表示自己會堅守到「生命救援」72小時最後那一刻,他相信奇蹟還會發生。

相關焦點

  • 山野救援黃金72小時法則
    山野救援黃金72小時法則時間,9月29日座標,南康區坪市鄉任務簡述       接贛州市南康區公安分局和家屬求助敘述;9月28日上午8點,當地一位70歲村民上山狩獵竹鼠後失聯,家屬發現他的摩託車放在山腳下,手機能打通沒人接。家屬焦急的求助政府、派出所和當地兩支社會救援力量參加搜尋。
  • 72小時的生死救援
    這已經是曾鴻連續48小時奮戰在搶險救援第一線了。連日的超負荷勞累,加上兩天沒有合眼休息,這名精明幹練的漢子臉上掛滿了疲憊。9月2日凌晨猛硐鄉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後,曾鴻帶領官兵和輔警全警出動,第一時間投入搶險救援工作。
  • 王可樂--無人區72小時救援
    無人區回顧那難忘的72小時,救援最親密的戰友我的硬漢LC80。是它陪我探秘無人區,是它讓我義無反顧的去為無人區之行畫上完美的句號!
  • 黃金72小時已過!仍有9人被困!救援!決不放棄任何一位被困者!
    消防救援人員進行清理作業 張平安攝消防救援人員進行清理作業 張平安攝鄭偉帥攝(其中18人救出時已無生命體徵,2人送醫搶救無效死亡),回顧72小時救援時刻3月10日19時00分,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現場仍有9人被困。
  • 24小時堅守 為生命築起防線(上)
    只見他一邊接聽電話,一邊飛快記錄,僅用了45秒的時間就完成了接報警電話到指派中隊出警,而這樣緊張的工作一上崗就是24小時。吳文凱說,在接到火災報警電話後,接警員要在最快的時間內判斷火情大小,並調度附近消防人員迅速抵達現場。30歲的吳文凱老家在河南省,參軍入伍之後,一直與家人分居兩地。翻看兒子的視頻,吳文凱眼中溢滿了幸福。
  • 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舞臺上表演歌舞!
    川島後來還演過不少的電影和電視劇,我都沒有記住。也就是說,身懷絕症已經無法正常進食的川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舞臺上為觀眾表演歌舞。今天,我還看到一條消息,說川島因為長期無法正常進食,體重已經降至35公斤。由於無力,在9月7日那一天的演出中肋骨骨折,但在後續的幾場演出中,川島雖然有時會出現說錯臺詞,但是,無論是舞蹈還是歌唱,表演都十分完美。
  • 被困近52小時後,這對母子獲救了!
    3月9日20時18分,消防員在泉州欣佳酒店坍塌事故現場發現一對母子,此時距離事故發生已經超過49小時。營救過程中,消防員三次與被困母子對話,了解到孩子約10歲。從事故發生到母子被發現,整整過去了近52個小時。
  • 泰國旅遊被愛滋攜帶者侵犯,他與死神賽跑72小時!最終成功自救
    原來在危險行為後72小時內服用阻斷藥可以阻斷愛滋病毒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什麼意思有個比喻能簡單地告訴我們阻斷藥的意義比如你的家裡從大門進了幾隻蟑螂,你早發現了,在門口把他們都踩死了,家裡就不會有蟑螂了;如果你發現晚了,蟑螂進到廚房和衛生間,那徹底殺光它們就會變得極其困難,用殺蟲劑定期噴灑(吃藥),表面上的蟑螂不見了,但窩還在,蟑螂藏在洞裡並沒有走;一旦你出差幾天沒噴藥(間斷吃藥),等你出差回來就又是一屋子蟑螂跑來跑去。
  • 奇蹟||一場5天,108小時的生命賽跑.
    這是來自電影《嶽:冰峰救援》中,男主三步和女主久美的對白。正是憑著對生命的信念,讓久美和三步在生死抉擇的時刻甘願為救人而冒險。
  • 村民上山採藥迷路 40餘人搜尋9小時成功救援
    村民上山採藥迷路 40餘人搜尋9小時成功救援   在電話裡,王某說不清自己所處準確位置,只曉得那座山好像名叫「九角山」。家人們焦灼不已,王某年紀大了,早上出門衣服穿得很單薄,又沒帶乾糧,擔心其體力支撐不了。最要命的是,處於光霧山景區內的「九角山」,距離寨坡鄉30多公裡,海拔在1500米左右,林木茂盛,有黑熊、野豬出沒。據了解,王某隨身只有一把電筒和一個背篼,沒有防身的武器,生命安全隨時可能遭受威脅。
  • 【空難視頻】生命最後的十分鐘
    ★建議在wifi環境下播放★  事件背景  1985年日本航空123班機空難事件共計524人死亡,目前仍是航空史上第三大空難。片段來自國家地理頻道的紀錄。中間有一些警報跟大喊的聲音,都是當時墜落前,駕駛艙的真實錄音。   人生看似很長,但生命無常。很多事我們總覺得來日方長,但無常來到,生命突如其來被寫下休止符,才驚覺留下的是太多的來不及。
  • 陳秋霞:堅守生命一線的「白衣天使」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著全盟人民的心,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面臨極大考驗,毅然選擇堅守崗位。   1月28日,記者聯繫到了興安盟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陳秋霞。陳秋霞被派到隔離病房和發熱門診工作。由於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期間,四個小時之內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浸透汗水的隔離服、因長時間戴口罩繃住鼻梁產生的壓瘡、臉上勒出的血痕,一一說明著醫護人員的堅毅與堅守。   陳秋霞告訴記者,由於春節期間人口流動性較大,很可能出現輸入性病例。醫護人員幾乎24小時手機不離手,一旦出現可疑發熱病人,就去認真篩查。
  • 39歲救援隊員最後的朋友圈,讓人淚目……
    許鵬經搶救無效不幸殉職,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9歲。 據藍天救援隊武漢應急倉庫江蘇地區領隊蔡超介紹,許鵬是江蘇鹽城市人,參加藍天救援隊已經有6年時間,目前是藍天救援隊全國機動隊隊長、藍天救援隊江蘇機動隊隊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藍天救援隊按照全國部署,到武漢做志願者。
  • 【深圳泥石流 給生命讓道】 八張圖教你如何禮讓救護車
    另外,目前仍處於黃金救援72小時內,小編在這裡提醒深圳的朋友,一定不要自行駕車前往救援現場及周邊;不要佔用應急車道,看到救護車、救援車輛要主動避讓,因為沒有什麼時間,比搶救生命的時間更寶貴了這裡和大家分享兩個車輛自覺禮讓救護車的視頻:最後,祈禱更多的人被救出,祈禱以後再也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 《緊急救援》,最後的召集!!!
    999福利特惠觀影12月18號(本周五)晚間20:00《緊急救援
  • 前線救援丨珍惜生命,警鐘長鳴!
    上猶藍天救援隊在接到求助電話後立即啟動緊急救援程序。由於上猶藍天救援隊裝備在前期任務中嚴重耗損(馬達/橡皮艇等),在接到任務後楊官梁、陳貴揚兩位隊員立即前往崇義藍天救援隊協調調用搜救裝備。警方與藍天援救水上救援確定落水點,並現場制定搜尋方案。
  • 搶險救援!他們24小時在線扛起使命擔當!
    應急管理中心接到報警後,立即出動多名消防員趕赴現場進行救援。該路段運輸車輛較多,救援難度較大,為儘快救出被困人員,應急管理中心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後,對現場情況迅速勘察後制定了周全的救援方案,利用破拆工具對副駕駛變形部位破拆,開闢救援通道,進一步擴大駕駛室與傷者的空間範圍,救援同時不忘安撫受困司機情緒,經過爭分奪秒的營救,最終兩起事故中的被困司機均被成功救出並送往醫院。
  • 紀錄片《紀實72小時》,感受平凡的生活中的溫情
    72個小時,選取一個時間,選取一個地點,你就靜靜的站在那裡,默默的看人來人往,在這不為人知的日本一隅,觀人間百態,品世態炎涼。       讓人們流連駐足的,只有沙灘、海浪、和海風的海岸,留下了人們一段段怎樣的故事?       在淺草寺街道深處經營了40年的小小咖啡館裡,承載過怎樣或喜或悲的人生過往?
  • 暖心動物救援
    姚明之前參與拍攝過一個紀錄片,他作為野生救援組織的公益代言人,為了更好地進行野生動物的保護和減少野生動物製品需求的宣傳工作,便去了一個叫奧·佩傑塔的自然保護區(OlPejeta),這是一個私人的非盈利野生動物保護區,佔地為9萬英畝,這裡生活著大量的野生動物,也是東非最大的黑犀牛保護區, 在保護區巡邏時,他發現了一具被偷獵者殘殺的大象屍體,大象頭的一部分已經被砍下,象牙被整顆拔走,面對偷獵者的殘忍行徑
  • 南安消防人員講述現場救援故事
    據悉,甘代輝自2002年至今,一直從事作戰訓練工作,有著豐富的滅火救援任務臨場處置經驗。  到達現場後,他主動前往指揮部承接任務,帶領南安大隊指戰員對一號區域進行搜救。  救援時,他根據自己多年出警救援經驗,操作生命探測儀,劃分救援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