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師生家長都在關注高考快訊微信平臺!高考資訊、高考查分、錄取查詢、報考指南、高分秘籍、備考攻略等盡在這…
有一群孩子,他們和父母一起來到廣州,在這裡生活、學習,有人把他們稱為「異地生」,而明年廣東全面放開異地高考後,預計將有4萬名「異地生」。
這些孩子目前狀態如何?他們將怎樣面對異地高考?昨日,記者走進了幾位準「異地高考生」,他們表示,「異地生」只是一個標籤,他們早已融入了廣州的生活,希望社保條件還能更加放開。
差點與明年高考失之交臂
韋文龍目前就讀於廣州市第一中學,然而他卻差點無法和同學一起參加明年的高考。「半年前,當學校通知家裡要交異地高考的材料時,家裡人才發現,如果按照原來公布的條件,母親的社保年限是不夠的,我就無法趕上明年的高考。」
知道消息後,家長也嘗試了各種辦法進行補辦,但依舊於事無補,「當時我還是挺沮喪的,不過我也下了決心,如果今年考不了,我就打算再呆一年,我覺得復讀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韋文龍說,好在近日出臺的政策放寬了社保的期限,這樣他就能留在廣州參加高考。
像韋文龍這樣的異地考生不在少數,廣州市第一中學高三教導處主任徐山告訴記者,能夠留下來繼續學習的孩子,都是希望能夠在廣州參加高考的孩子,「這批異地生都是比較優秀的,比本地生的平均水平要高,也比大部分本地生努力,學習態度是非常好的。他們都適應了廣州的生活,希望可以在這裡出人頭地。」
「異地生」只是一個標籤
韋文龍三年級就來到了廣州,到現在也有8年的時間,他說:「我應該算半個廣州的孩子了,我特別想留在廣州。」
和韋文龍一樣,黃志雄也很早就隨父母來到了廣州,他說初中班基本都是異地生,但高中能留在廣州的一個班不超過10人。
對於「異地生」的身份是否會造成和本地生的競爭,韋文龍說,「異地生」只是一個標籤,「其實來廣州這麼多年,也很適應這邊的生活。同學也把我們當作是本地生一樣,沒有什麼區別。至於明年要和本地考生競爭,其實我們想的是和學校同學一起努力,去和其他學校競爭。」
不過徐山表示,對本地生來說,放開異地高考肯定是加劇了壓力。「如果招生計劃不增加的話,那麼對本地考生的升學來說還是有一定壓力的。」他同時認為,異地考生的學習態度和認真程度是本地學生學習的榜樣,在學校也起到了帶頭作用。
註:本文章轉自信息時報,產權屬於作者及出版商,非本微信觀點,如有侵權請私信告知,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