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攝影作品,從各方面都挑不出什麼明顯的毛病,但總讓人感覺缺了些什麼,不夠好。或許,它缺少的只是那足以讓整張作品瞬間升華的「點睛之筆」。
從形式上看,點睛之筆可以是一個人,一艘船,一隻鳥,一片葉子,它甚至可以存在於畫面之外;從功能上看,它可以改善構圖,可以增強其它畫面元素的表現力,可以升華整張作品的內涵.
點評:畫面聚焦於石牆之上,砌牆的卵石形成了規律、均勻的重複圖案,同時以左上角的一小片綠植充當「興趣點」,既抓人眼球又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種生機勃勃的氛圍。點評: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空中的熱氣球,畫面右上角會很「空」,產生「失衡」感;另外,只有帆船的海景是否過於單調,不夠「立體」,沒有層次感?點評:在粉、綠、藍三色交織,如詩如畫的田野風光中,小小的拖拉機雖然未必最引人注目,卻不可或缺:它讓自然風光變得「有人味兒」,同時也充當了「空間標尺」,用自身的渺小襯託出整片田野的廣袤。點評:藍天下的樹枝剪影,弧形的圍牆輪廓.這樣的場景實在是司空見慣,哪怕作者的構圖不錯,曝光良好也拯救不了作品的「平淡」——但加上了右側這一雙舉著手機拍攝的手以後,頓時變得趣味十足。
《夢幻殿堂》,王蕾 攝點評:由於天氣不好,直接拍攝建築的效果並不會特別好;加上泡泡之後不僅形成了類似框架構圖的效果,使作品產生了趣味性,同時泡泡上的倒影也增加了景物的層次,虛實結合之間使得這一平凡的場景,產生了夢幻的感覺。
《都市尋夢》,鞠瑞生 攝
點評:不知是巧合還是作者的巧妙構思,被遮擋一半的廣告牌露出的「和美」二字,形成了絕妙的點題,升華了整幅作品的主旨:畫面中正在看招工信息的務工人員,正在辛勤工作的擦鞋工,在這座都市裡追尋的夢想,不正是家庭「和」,生活「美」嗎?
《種太陽》,戴驊驊 攝
點評:作品本身的視覺效果很不錯,無論是人物的神態、背景的紅日還是空中揚起的泥土;但真正的:點睛之筆恰恰在畫面之外——作品的標題《種太陽》,將前景人物的動作和背景的太陽聯繫在了一起,產生了極大的趣味性。某種程度上說,這也可以稱得上是「文化附加值」。
(本文轉載於攝影世界會員俱樂部微信公眾號,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