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 免費訂閱!
「耳朵疼死了!醫生,快救救我!」幾天前,長安某醫院五官科,19歲的青年小李一大早就來緊急求助。醫生隨後用內視鏡仔細檢查,竟然發現耳朵裡面有蟑螂還在爬行。
這位小李說,他在長安錦廈一家工廠打工,住在附近出租房內。求醫前一天晚上,他睡到半夜,感覺耳朵裡很癢,後來變得越來越痛,忍不住伸出手指往耳朵裡掏。然後他就感到,似乎有一隻小蟲子正拼命往耳朵裡鑽,他想把蟲子抓出來,但越掏蟲子好像鑽得越深,到後來痛得他在床上捂著耳朵翻滾。室友用手電筒往耳朵裡照,但是看不清是什麼東西。直到第二天早晨,小李才趕到醫院求救。
醫生經過仔細檢查,發現一隻蟑螂的雙腳卡在李先生的耳道內,導致其右耳壁嚴重充血腫脹,耳道表皮已經破損。蟑螂還在掙扎,讓醫生倍感意外的是,這是一個母蟑螂,已產下多隻仍在爬行的小蟑螂。「要是再不來醫院,你的耳朵就毀了。」該醫院醫生告訴小李。
隨後,醫生用鑷子將母蟑螂取出,用雙氧水衝洗耳道,小蟑螂隨液體流到容器內,居然有25隻之多!醫生隨後進行消炎清創處理,這才把李先生的疼痛消除了。
該院工作人員向記者回憶,那隻母蟑螂本身個頭比較小,因此能在耳朵裡活動。其所產下的幼蟲,看起來只有小蚊子那麼大,但已具備蟑螂的外觀了。據了解,蟑螂雌蟲產出卵鞘後,一直拖帶在腹端,並不產下,直到若蟲將從卵鞘出時,才從母體脫落。
類似的事情可不少 ↓↓
1.如果察覺飛蟲入耳,千萬不可以用掏耳勺去亂挖。
耳道本身就很脆弱,同時用掏耳勺掏耳朵容易讓飛蟲往耳道深處鑽,進而弄傷鼓膜。輕則耳朵癢痛難耐,重則出血。由於蟲子本身的特性,它們感到危險會往小孔鑽。因此千萬不可使用掏耳勺。
2.到黑暗的地方,打開手電筒,將光源對準耳道。
蟲子一般都有「趨光性」,在黑暗中,看見光亮,會主動往光亮的地方爬行。
3.往耳道吹香菸,逼迫飛蟲自己爬出。
由於耳道的密閉性,蟲子在被煙塵嗆到的時候,會往煙氣稀薄的地方爬動。如果飛蟲沒有爬出,可以試著多噴一些。
4.將少量食用油類和酒類,滴入耳道。
可以側躺,有蟲子一側耳朵朝上,將少量液體滴入耳道。飛蟲會被悶死或者淹死,幾分鐘後可以將試著將飛蟲取出,自然倒出蟲子或者使用蘸油的棉籤拭出蟲子亦可用溫水衝洗耳道。
5.如果飛蟲無法取出,應該及時就醫。
使用多種方法無法取出飛蟲,應當及時去找專科醫生,不能任由飛蟲留在耳內,不僅容易造成感染,耳道也容易受損。
6.注意保持衛生,經常清潔耳道。
有時候,蟲子是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耳朵的,尤其容易在睡夢中進入,久了不僅造成感染,且難以清理。因此我們需要經常清潔耳道。
「夏季氣溫炎熱,蟲子活動也十分活躍,家裡一定要保持環境乾淨衛生,不給蟲子生存的空間。」救治小李的黃醫生提醒道,蟑螂身上本就帶著多種細菌,有的極有可能因不小心弄破表皮受到細菌感染,甚至還會傳染上鼠疫等疾病。如果遇到蟑螂等蟲子鑽耳的情況,需要及時到醫院取出,以防引起耳道感染。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