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的流行,對金融股的衝擊最大。
尤其是疫情長期控制不力的國家和地區。
比如美國。
美國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從2019年274億美元,下降到2020年的178億。
降幅高達36%。
而富國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則直接從2019年的195億下降到2020年33億。
降幅更是高逾80%以上。
難怪主張長期主義的巴氏,也忍禁不住,拋售了一部分富國,往業績降幅稍低些的美銀搬磚。
最近的數據顯示,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瘟疫疫情有了好轉的趨勢。
以銀行為首的金融股,有了比較強勢的表現。
上邊提到的富國銀行,今年以來,股價上漲了15.64%。
美國銀行,則上漲了13.06%。
而同期道瓊指數隻上漲了2.99%,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隻上漲了8.99%。
美國銀行股,表現遠超美股主要指數。
回到中國,中國金融股比起歐美國家的同行,更有優勢。
一是瘟疫自去年一季度後,在中國就被控制得非常好了,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整體有限。
而且,三四季度經濟就基本恢復到正增長水平了。
這種背景和環境下,中國金融股的真實業績遠遠超過歐美同行。
但是資本市場的聯動效應,讓中國金融股享受了幾乎跟歐美同行一樣的待遇,股價受到了極大的壓抑。
確定地說,這就是一種錯殺。
二是今年瘟疫在世界範圍內緩解後,市場的預期可能會發生反轉。
上邊提到的美國金融股表現,就是苗頭和跡象。
錯殺+預期反轉,應該會給今年的中國金融股,尤其是銀行和保險板塊,帶來比較好的市場表現。
還活在昨天思維定勢裡的朋友,應該冷靜下來,三思而後行了。
放水不會馬上收手,但肯定不會再像去年那樣無限加碼了。
沒有業績,只是被大水衝上來的泡沫股,會經受嚴峻的考驗。
想起了一句俗套得不能再俗套的老話: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明天市場就要開盤了,就講這麼多。
誰能發財,誰能長久地生存,誰能笑到最後,拭目以待!
(本文作於午飯後,用時20分鐘)
全文完。
作者簡介:
我是騰騰爸,暢銷書《投資大白話》與《生活中的投資學》作者。
擅長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闡述最深刻複雜的道理。
擅長做市場判斷、估值判斷和企業分析。
擅長撒潑、打滾、灌水、吹牛、聊天——喜歡從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中思考人生和投資中的大事。
並且喜歡用文字記錄下自己的思考與操作,讓時間和實踐來檢驗自己的投資成色。
認可他,喜歡他——就請長按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他——
點亮右下方「在看」,為騰爸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