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哈馬斯與以色列軍隊在加薩走廊再起戰端,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我本人曾在中國駐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辦事處工作近三年(當年辦事處駐地在加沙),我想儘可能詳細地介紹一下加薩走廊的情況,希望對朋友們了解加薩走廊有所幫助。
加薩走廊是一條位於地中海東岸、以色列南部的狹長地帶,面積365平方公裡。與埃及接壤的邊界長11公裡,與以色列接壤的邊界長約51公裡。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由埃及託管,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後被以色列佔領。1994年巴解組織與以色列籤署《奧斯陸協議》後,以允許巴方在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的傑裡克先期自治,巴解組織返回加沙並建立自治政權。2005年以軍和定居的猶太人全部撤出加薩走廊,2007年哈馬斯和巴解組織發生武裝衝突,哈馬斯贏得加沙地區完全控制權。現在加沙地區由哈馬斯完全控制。
加薩走廊是傳統農業區,生產方式落後。土質為沙土,淡水資源少,冬季為雨季,雨水較多。夏季為旱季,莊稼靠提取地下水灌溉。農作物主要是蔬菜和柑桔類水果,沒有糧食作物。除了農業,還有些家庭手工業。以色列自1967年佔領後,沒有在財政上投入來發展經濟和民生,基礎設施殘破不堪,故經濟發展落後,70%的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多數人生活依靠聯合國等國際組織救濟。
1994年以色列根據與巴解組織籤訂的《奧斯陸協議》,允許巴解組織返回加沙建立自治政權,但仍控制加沙內17個猶太人定居點和一個工業園區。這些定居點佔據著加薩走廊35%的土地,均為地下水豐富的地點,猶太居民人數最多時約7500人,但以政府以保障定居者安全為由派駐三倍於定居者的軍人常駐加薩走廊。
以方在佔領期間圍繞加薩走廊修建了一條由兩道帶刺鐵絲網、中間一道電網組成的隔離牆,並安裝紅外報警系統和監視探頭。2004年7月開始,以軍將隔離牆換成由約5—10米高的鋼筋混凝土牆體(部分地段為鐵柵欄和鐵絲網)、高壓電網和輔以電子傳感器、攝像系統、防車衝撞設施等組成的新型隔離牆,並在附近建有以軍巡邏道、瞭望塔和指揮所,由以巡邏隊和哨兵進行警戒。
以方在加薩走廊南北兩端各設一個通道。北端叫埃雷斯檢查站,可直接進入以境內。南端是拉法赫檢查站,出檢查站向南行約500米即是埃及的邊防檢查站,通過後可進入埃及,但在中間橫亙著以色列的檢查站,必須經過以方的檢查並放行後才能通過。在海上,以方派出巡邏艇24小時巡邏,只允許巴勒斯坦人在離海岸線三公裡以內打魚。一旦巴以雙方發生衝突,以軍方就懲罰性地關閉檢查站,並禁止巴勒斯坦人出海。巴勒斯坦人戲稱加沙就是一座大監獄。
——求知以色列,學智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