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0至2017年7月16日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包含
網絡詐騙(網絡刷單詐騙、網上貸款詐騙、網絡購物類詐騙、網絡招聘詐騙、辦理職稱詐騙、冒充QQ好友詐騙)
電話詐騙(冒充朋友詐騙、冒充消防部隊採購物資類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冒充領導詐騙、冒充客服詐騙、冒充銀行工作人員詐騙、冒充親戚詐騙)
簡訊詐騙(機票改籤詐騙)
本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冒充類詐騙案件高發。被害人大多缺乏防範電信詐騙意識,被害群體以中青年 、中年居多,包括打工人員和個體等。
2017年7月12日12時許,被害人黃某報警稱:被害人黃某經朋友介紹得知一位消防部隊的人需要採購軍用床,與對方聯繫後,對方提供給黃某西寧一家床品供應商的電話,黃某與其聯繫後,通過西寧的供應商又與北京的床品供應商協商,黃某通過網銀轉帳40000元,後經核實發現被騙,立即報警。
被害人王某接到一個自稱是公司領導的電話,對方說「你明天早上到我辦公室來一下。」第二天一早上班後,王某又接到那位「領導」來電。「我現在在區府開會,你過來一趟,順便幫我買兩個信封。」王某來到區府致電「領導」時,「領導」卻說出去辦事了。電話還沒掛「領導」接著說,他現在約了上級領導在吃飯,打點錢過去。就這樣,為了不得罪「領導」,王某將自己銀行卡裡的3萬元轉給了「領導」後與領導進行核實發現自己被騙,立即報警。被害人張女士在家上網聊天時,接到加「好友」的消息,自稱是好友「彭女士」稱原來的號碼被盜了,要求重新加張女士QQ。收到「好友」驗證後,張女士見到對方與其好友的頭像,暱稱資料等信息都一致,於是加對方為好友。經過一段時間的聊天,「好友」稱其原來的銀行卡丟了,要張女士將之前借的7000元至另一指定帳號。由於「好友」能說出原先借款的金額和帳號,張女士便沒有進一步核實。隨後張女士通過網上銀行轉款7000元到對方指定的帳戶上。匯款後張女士便撥打好友的電話核實是否收到這筆帳。詢問後發現根本沒有這回事,此時張女士發現被騙,立即報警。警方提示
1.任何關於到錢匯款打帳時,必須通過多渠道核實匯款信息,如電話、見面等。公司匯款打帳必須要一套核實機制,比如通過領導審批等,增加審查對方收款帳戶等環節,減少紕漏。
2.在企業群內儘量不要使用暱稱的方式,比如說「財務」「X總」等暱稱,這樣犯罪嫌疑人在盜竊qq後比較容易識別好友身份。
3.在平日使用電腦時要注意定時查殺病毒及更新病毒庫,文明上網,切勿瀏覽「涉黃、涉賭及含違法信息網站」,不隨意下載軟體安裝。
4.在留學群、學習群等由陌生組成的群組中,儘量不打開群共享文件,如要需要,因經過殺毒軟體查殺後下載打開。
通訊工具大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樣也讓大家實際距離越來越遠,這樣的距離使得我們依賴、又使得我們危險,請多走前一步,多核實一會,讓罪惡消失在大家之間。
如果遇到此類詐騙,請您及時撥打我們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電話 0971-6129110,我們全天候24小時服務我們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