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推送洛杉磯,本地新聞 ,同城活動,吃喝玩樂 ,資訊八卦,商家優惠等諸多優質內容,洛杉磯世界日報獨家合作微信平臺,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近來臺灣與海外媒體、部分個人和團體,以及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官方機構,使用「臺裔」或「臺灣裔」一詞的說法越來越多,各方有見仁見智的看法。「臺裔」代表什麼意義?到底有沒有「臺灣」這個「族裔」存在?
不少南加州的民間團體與個人,認為「臺裔」確實存在,可以代表「來自臺灣的移民」、或「從臺灣出來的人」,無論是第一代或第二代;而臺裔也非排擠臺灣的外省人,亦非單指本省人等等。
必須在此強調的是,如何解讀臺裔的定義,以及族裔自我認同,是每個人的自由選擇和基本權利,當然應予尊重,此點無庸置疑。
儘管民間團體和個人使用「臺裔」一詞沒有什麼問題,但作為代表官方的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在發出的官方文書、新聞稿、內部文件之中,一再使用「臺裔」一詞,卻大大有問題,甚至與現行政府的法令政策相違背。不知那一條現行法律,有「臺裔」一詞?
如果在Google上鍵入「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與「臺裔」兩關鍵詞,立即可得到上千則搜尋結果,可見駐洛經文處用此詞也不是三兩天的事了。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17日訪洛城時,正面回應「臺裔」的名詞定義,他指出這是:「毫無意義,無知的說法。」陳士魁強調,僑務工作不會特別去區分「臺裔」、「華裔」,凡所有愛臺灣的民眾,都是僑委會需要去交朋友與服務的對象,「名詞上的區分毫無意義,都是一些不懂海外工作的人,說出無知的說法。」
陳士魁的談話顯然不認同「臺裔」一詞,也代表區分「臺裔」不是政府現行政策。而駐洛杉磯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發言人18日則不願就該處使用臺裔一詞的作法作回應本報記者提問,只強調一切以陳士魁的發言為準。
臺裔到底代表什麼意義呢?臺灣是個單一的種族名稱嗎?臺裔是以種族、血統的後裔範圍定義?還是以出生地或居住時間來界定?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馬英九,他的爸媽是湖南人,他在香港出生,但久居臺灣,馬算是湖南裔、香港裔,還是臺裔?李登輝自稱年輕時是日本人,後來又當選中華民國總統,李是日本裔、還是臺裔?
同理,陳水扁在上大學之前都住臺南,後來久居臺北,他是臺南裔還是臺北裔?蔡英文的父親是屏東人,她在臺北出生長大,蔡是屏東裔還是臺北裔?此外,臺灣數百萬客家人、數十萬外籍配偶,能不能也算臺裔?最有資格稱為臺裔的人,恐怕是臺灣原住民吧。
如果「臺裔」或「臺灣裔」有疑義,那麼該用什麼名詞取代?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臺灣人」,而且過去已經用了幾十年,從來沒有爭議。
但話說回來,「臺裔」在馬英九任內就幾乎變成「顯學」,等蔡英文政府上臺,可能又另有一番「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