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 Talk」
vol.1
張曄子VS黃澄澄:兩個豪橫的年輕人
導演、剪輯:@艾英悅
特約攝影:豪鬼@張煒迅先生 徐諾@諾NuoN
王傑@王傑joy
撰稿:徐弋茗@IIIMing
採訪、撰文:呂彥妮
特別感謝:黃澄澄團隊 張曄子團隊
張曄子VS黃澄澄:即便世上有近道,我們也不抄
「也許一個人命中注定必須自覺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必須備嘗酸甜苦辣,必須克服潛藏於外表下的內在的、真正的、非偶然性的命運。」
——黑塞
我與黃澄澄結識快有六年了。2014年春天,那一年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正是辦得熱鬧的時節,我受媒體之約接下了一個叫《林兆華身邊的年輕人》的專題,大導(大家都這麼稱呼林兆華導演)的同事,給我找了四、五個受訪對象,黃澄澄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都是那幾年緊跟在大導身邊的年輕人,他們有著一樣的原力天真和矢志不渝。
那次採訪之後,我們認識了,但我不敢說我們是相熟的,因為相見永遠只在劇場。他在臺上,我在臺下。每一次他上場的時候,我的視線都沒辦法從他身上挪開,等他下場了,我又在盼著,他什麼時候還能再回來——我非常明確地知道,他是那種站在舞臺上就會自己發光的人。不得不說,這樣的人非常罕見。那次採訪,本來還應該有另外一個人也在的,她亦是林兆華戲劇工作室挑梁的好姑娘,但是她當時沒在,她——「上外面拍戲去了」。這個人就是張曄子。但你知道嗎,有些事就是這麼奇怪的,會遇到的人,遲早都會遇到。我「遇」到張曄子,一樣的,也是在劇場裡。我是懵懵懂懂被人帶去那裡的,沒有懷抱任何的期待,坐在觀眾席第一排的正中間。那個劇場很小,她全程就站在我兩米之外的空間裡,說話、行動。一樣的,我的視線沒辦法從她身上挪開。她是一個可以在臺上踏實又肆意地活著的人。怎麼在角色裡「活著」,這件事,很多很多演員,終其所有也不會懂得其中的法門吧。話劇《那年我學開車》劇照,攝影:喜陽
圖片提供:鼓樓西劇場
這是我第一次看張曄子的戲與這兩個人的交集,都發生在過去五、六年間。我現在回頭看,覺得一切記憶忽遠忽近,很多時空都錯亂了似的。我記得他們,又不記得他們。我記得的,是那種他們每每出現就會讓我覺得身心愉悅的好感覺;而我忘記了的,是原來他們還在這裡。所以當我忽然在電視劇《新世界》裡看到那個從磚牆窟窿裡探出頭來的大纓子,和嘴邊沾著油啃著肉板著臉耍橫的小耳朵時,我下意識地「啊」了一下,又「啊」了一下。那種開心就是,天啊,他們終於要被人知道他們的厲害和他們的好了,所以你根本不想吝惜,你不想只有你自己知道他們的金貴,你希望大家都知道。果然,之後的一個多月裡,小耳朵一次又一次上了熱搜,大纓子亦得到了億萬觀眾的佳評。這是他們用真本事掙來的。天上掉了餡餅,你也得能接得住。兩個年輕人——其實也都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在自己鍾愛的可以被稱為「理想」的事情上固執地摸爬了十年,終於等到了一個可以被看見、被認可的機會,是該小小放鬆一下彈冠相慶了呀,是該明晃晃地走到大街上去接受一個「功成者」可以得到的所有獎賞了呀,結果卻是,所有人不得不留在家裡,蒙上自己的臉。他們會不會因此失去事業上半場裡,乘勝追擊的機會?我希望我的憂慮是多餘的。但我真心地希望,他們不再被忘記。因為我忘記過,我知道這種感覺並不怎麼好。許多年來,我們一直喚著,我們需要怎樣的表演工作者——他們要真正懂得生活的本質是苦澀、無奈甚至絕望,但他們又必須知道如何去愛和悲憫;他們要對人性的複雜有足夠的認識,才能做到對所飾演的角色不批判亦不包庇;他們應該真真正正地活在塵土裡,而不是在所有外部遭遇給他們封閉出來的一個氣泡中自欺欺人;他們應該誠實,有弱點,收藏過很多遺憾,還願意互相扶持,並且永遠懂得苦盡甘來苦又來、春夏秋冬又一春的道理。因為這些,我不願意黃澄澄和張曄子,那麼快地被忘記。他們也許還有不完美,但他們值得。張曄子去看黃澄澄參演的話劇《帝國專列》首演,
在門口遇到大導這幾年來,許多人都在我耳邊說,你做一個視頻訪談節目吧。這當中有我的摯友,也有陌生的路人,他們贈予了我很多讚美,很多可能,很多展望,甚至很多資源。我很謝謝所有。但也很不幸,那個設想中的節目一直都停留在口頭幻想與爭辯階段,從沒有被真切地實踐過。大家都在想著,她應該會如何如何高端、深度、火爆、現象級……可我力對這一切都有所不逮,我不相信,什麼所謂的,一炮而紅。毋寧說,這讓我感到恐懼。但就是在這個春天,某個深夜,我和黃澄澄、張曄子有一搭無一搭的閒談中,我忽然提出,我們拍一期節目吧。當時的現實其實是,凌晨三點多,我忽然說我想榨個果汁兒。張曄子說,你榨吧,你榨橙汁兒好了;黃澄澄說,你別榨橙汁兒啊,橙汁兒喝了容易鬧口渴找水,你榨蘋果香蕉,有飽腹感,還能減脂。然後他們倆就關於到底我應該榨什麼而吵了起來。我一下就迷失了,我說,咱們拍一期節目吧。我想採訪他們兩個人,我想看著他們倆在我和鏡頭跟前繼續吵榨汁兒的問題,我想讓所有人看到這兩個好朋友、兩個可愛的人、兩個在一起十年了都還不彼此嫌棄的人,有多好。如此,有了這些影像。他們被記錄於2020年3月1日。我們被迫分隔,從始至終未同處一室。沒有煞有介事,沒有處心積慮,甚至沒有什麼周密的準備,萬事不曾俱備,但東風還是來了,我們也就迎上了。可能我們都知道,世上從來沒有近道好抄,或者有過,但我們不抄。錯了就錯了吧,誰叫我們高興。反正還有明天。
編輯:徐弋茗
詠梅:生命是一種大於苦難的東西,你要懂得原諒,你要救贖自己,你要活下去
文字均為原創